调研称“择校热”高温不减 “上好学”问题突出(3)
如何缩小校际差距,“择校热”如何降温
“择校热”缘何高温不降?“择校是因为地区间存在差异,校际间存在差异,择校的本质是择师。”调研组专家分析,在某种层面上,“择校热”是整体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产物,降低“择校热”需要教育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其中缩小校际差距是重中之重,均衡教师资源是核心任务。
在革命老区黄冈市黄梅县,“择校热”如今已成为历史。黄梅县教育局局长何兰田说,通过城区学校与城郊学校统筹规划、学校干部和教师重新统一均衡调配、办学条件按同一标准统一改善、学生按重新划定的区域统一就近入学等措施的实施,黄梅县目前已彻底根除了“择校热”和“大班额”。此外,黄梅县通过科学布局农村教育资源,规范学校教学行为,使学校得以将基础化和特色化同步实现。
“缩小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并不意味着将好的学校拉下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主席强调,真正的教育公平是“抬高教育底部”,做到“填谷不削峰”,在保证好学校正常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政策向基础薄弱、条件艰苦的学校倾斜。同时,缩小校际差距、追求教育公平也不是为了得到“千校一面”。
专家反映,在缩小校际差距的同时,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突出办学特色,尤其是高中教育。多年来,受高考指挥棒影响,高中教育发展模式较为单一,高中办学的政策已经20多年没有变过。普通高中收入不足、债务压力大。如何办出特色,值得深入研究。调研组专家建议,研究如何实现“民办满足特殊需求、公办保障普惠公平”的资源配置格局;淡化“示范性高中”的概念,政府应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改革督导评估制度,积极引导、发展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注重办学特色。探索高考制度改革。基础教育应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全面的发展,高中教育则要着眼于新课改,突出特色化办学,以“特色化”吸引相应学生就学。建立普通高中分类评估制度,改变普通高中办学的“同化”趋势。
“教育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础。”蒋树声说。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系统的民生任务,实现惠及全民的教育公平任务艰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和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2年要实现教育初步均衡,2020年实现基本均衡。近年来,中央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前所未有。2008年,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覆盖全国城乡1.6亿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通过建立覆盖各个学段的国家资助体系,我国已经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的承诺。特别是今年,中央作出要实现“4%目标”的重大决策。“教育公平”不再遥远。能否早日交上让人民满意的答卷,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等共同努力。(记者 夏 静 通讯员 刘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