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批择校费改头换面凸显教育资源“人为短缺”

2012年11月28日 15:49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唐昊

  择校费,并非单纯乱收费

  凸显教育资源的“人为短缺”

  作为教育乱收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择校费的屡禁不止曾一度成为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所在。虽然择校费在珠三角一些城市名义上被禁止,但各种改头换面的择校费仍然存在。其实,择校费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乱收费问题。

  笔者以为,择校费所反映出来的人们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疯狂追求、教育权力行使者借机敛财等教育乱象,无非是出于目前中国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而真正考察起来,这种短缺竟是一种人为制造出来的短缺。

  首先,在我国,地方政府是义务教育投入的主体。但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国家财政收入大头归于中央政府,而负担了太多社会功能的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财政已不能支付日益攀升的教育成本,甚至出现截留和挪用教育经费的现象。这导致我国现阶段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及国际平均水平的一半,基本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就是这有限的教育投入,其中的半数投向了高等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则捉襟见肘。在地方政府无法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学校只能想尽各种办法向社会要钱,向家长要钱,通过自身的力量来筹措资金。所谓赞助费、择校费等乱收费项目也就应运而生。

  同时,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人为扩大了这种短缺。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采取的是精英教育的模式,即把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以培育精品学校来刺激教育发展。这使得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迅速加剧,大部分普通学生很难享受到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垄断制造资源供给的短缺,再利用稀缺的教育资源去高收费,是择校费屡禁不止的根源所在。即使在这种精英主义教育政策引发社会不满、改弦更张之后,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也没有得到改观。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一旦形成,便会自我固化:择校费收得越多的区,对教育投入就越大,优势资源就进一步集中到那些名校;而学校待遇好,自然会吸引来良好的师资和高升学率;高升学率又导致家长想尽办法(包括给尽可能多的择校费)挤入这些学校,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可以说,择校费是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失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公平付之阙如的集中体现。

  而这种教育资源的人为短缺又极易带来额外的后果,即教育寻租。巨额资金置于公众视野和法律监督之外,极易催生腐败。

  不容忽视的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所导致的择校费不但会造成经济和社会问题,还带来了政治和法律后果。教育本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手段,但人为制造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以及对这些资源的过旺需求,反而带来更多的社会不公。而由择校费所带来的教育寻租、教育腐败也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成本、加剧了教育资源短缺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这些做法事实上都是在制造社会矛盾、把大部分公民排除教育福利之外,是相当危险的。

  此外,此种教育资源的分配现状还造就了相关的维护此种现状的利益群体,甚至成为一些教育部门正常运转之所必需。这也是在现有条件下难以废除择校费的原因。要想真正发挥教育促使社会发展的作用、减小因教育问题所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就要在政策层面尽可能坚守教育公平,使国家的义务教育资源公平配置,让国民各阶层子女公平享有。(唐昊)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编辑:张志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