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以人为本 营造昆明城乡宜居环境

2011年01月06日 11:02 来源:昆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过去的五年,是城市基础设施跨越发展的五年。“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始终突出完善城市功能和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

  在过去的五年里,主城区道路数量不断增加,至2010年10月,主城区道路总长度为1346公里,道路总面积为2434万平方米,路网系统逐步完善。完成昆洛路扩建、官南路、朱家村立交桥、东三环道路建设等昆明市东片区交通环境改造工程,建成广福路、彩云北路、二环快速系统、三环闭合等重大城市道路工程。实施昆明市一期15项、二期29项、三期95项交通微循环工程,完成整治改造的支次道路总长约54.8公里。深入开展“重大基础设施推进年”活动,拥广路1号线、前新路与日新路节点改造、海埂路改扩建工程、西坝路改扩建工程、珥季路、海源南路、螺蛳湾商贸城工程等一批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完工。18条二环、三环支撑性道路和32条片区重要干道建设,以及113条城市道路工程的实施,为形成“四环十七射”骨干路网,改善昆明道路交通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城市燃气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建成区城市气化率达到98%。城市煤气的年供应量从“十五”期间的1.8亿立方米,增加到“十一五”期间的2.9亿立方米,年需求量增长61%,全市居民管道煤气用户、公共用户数和工业用户数由“十五”期间的55万户、1147户和25户,增加到“十一五”期间的70.4万户、1485户和38户。天然气使用从无到有,主城区已有部分公交车用天然气,晋宁和石林等县区已使用管道天然气。蓝龙潭储配站项目等一批工程投入使用。

  过去的五年,中小城镇建设明显加快。“十一五”末,除主城四区和呈贡外的9个县城建成区面积为346.51平方公里,城镇人均绿地面积为11.5平方米,城镇绿地率为35.43%,城镇人均市政道路面积为12.13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3.68平方米,城镇供水率为99.24%,城镇垃圾处理率为80.81%。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及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共80553户。初步构建了主城—县城—中心镇—重点镇的城乡建设新格局。目前,全市已形成了由10个国家级重点镇、3个省级重点镇,7个省级旅游小镇、13个市级重点镇、7个市级旅游小镇组成的小城镇发展格局。

  过去的五年,住房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市委、市政府把住房保障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民心工程,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重点工程来抓。

  “十一五”期间,全市通过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针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根据不同准入条件,分别提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多种保障方式,累计完成廉租住房建设19586套,经济适用房建设263万平方米,开工建设3000套公共租赁住房,住房保障率达80%,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家庭享受到实惠,在昆明实现了自己的安居梦想。

  过去的五年,是行业市场发展取得突破的五年。坚持以行业市场监管为重点,着力加强“三大市场”建设。建筑业企业由“十五”期末的1030家发展到“十一五”期末的1738家,增长了70%,其中一级企业由7家增加到29家,二级企业由200家增加到469家,三级企业由823家增加到1240家,行业的企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建筑业产值由2005年的340亿元增加到2010年(11月份)的873.47亿元。房地产企业由“十五”末的605家增加至1035家。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由2005年的140亿元增至2010年(11月份)的352.62亿元。五年间房交会累计实现成交金额50.48亿元,参观人数达到119.5万人次,有效拉动了住房消费。招投标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评标专家管理更加规范,建筑有形市场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共完成各类招标投标项目4299项,完成项目交易额937.47亿元,较“十五”期间分别增长177.89%和266.27%。

  过去的五年,是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的五年。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打造高质量精品工程的要求,不断加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按照层级管理和属地管理原则,与各方参建主体层层签订《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书》,逐级落实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坚持日常监管、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相结合,以质量安全标准化工地创建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制度创新,下发了《昆明市建设项目各方责任主体违法行为处罚实施细则》、《昆明市政府投资建设工程质量考核考评办法》、《昆明市建设工程质检全覆盖管理办法》、《关于对工程建设违规行为实行告诫约谈制度的通知(试行)》等制度创新性文件,大力开展农民工安全操作技能培训,通过多管齐下,多策并举,逐步建立起以政府领导履职全覆盖,职能部门监管全覆盖,各责任主体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全覆盖,社会监督全覆盖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十一五”期间,全市建设工程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态势,全市建筑施工安全形势总体保持平稳。

  过去的五年,是建筑节能工作深入实施的五年。认真贯彻落实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有关要求,坚持走科学发展,资源可持续和低碳道路。“十一五”以来,我市在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创新性增加建筑节能专篇,确保每个项目达到建筑工程节能强制性标准和条文要求。加强政策引导,出台《关于加强昆明市太阳能供热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大力推广太阳能供热与建筑一体化,“十一五”末,昆明市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面积保有量达到240万平方米,太阳能普及率达到70%以上,位居全国前列。积极申报国家财政资金和项目支持,2009年,昆明市4个项目成功申报国家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补助5770万元。2010年成功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获得8000万元补助资金。在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方面,五年来,我市坚持规范新墙材应用,完善新墙材管理体系,在建筑设计中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鼓励企业利用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生产新墙材,“十一五”末,全市非粘土新墙材总产能接近600万立方米,仅2010年当年就实现节约和保护土地约0.56万亩,节能20.98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7吨。在推广散装水泥及预拌商品混凝土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市散装水泥总量较“十五”期间增长364%,节能减排贡献值增加约5.96亿元,节约综合效益约7.65亿元。五年间,我市预拌商品混凝土使用量达2973.4万立方米,应用总量较“十五”期间增长320%,节能减排贡献值增加约3.4亿元,节约社会资金4.46亿元。

  过去的五年,是机制体制创新与时俱进的五年。“十一五”期间,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政策法规具体化、外地经验本地化、本地工作规范化、治理措施特色化”的大原则下,将建立治理“三高”、 落实“八个百分之百”、加强“三化”管理、强化招标投标监督管理、规范房地产业发展、规范房屋拆迁及物业管理、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创新配套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仅2009年,就取得四十项制度创新成果,目前,这些制度已广泛应用于日常建设行政管理之中。如:在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制定出台了《昆明市进一步加强国有投资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昆明市国有投资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资格后审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文件实施,对国有投资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重点加强了“四制(资格后审制、法人到场制、强制退场制、非国有资金投资备案制)、三金(投标保证金、廉政保证金、履约保证金)、两价(拦标价、最低价)”的监督管理。通过资格后审,大力纠正招标人的不规范行为,实行最低价中标法及公布拦标价的形式,减少了招标人和评标专家的干预行为,有效地节约了投资,减少了投标成本,有效遏制了投标人串标、围标的行为有效地遏制了无序竞争行为,仅2009年一年专项节约资金6.2亿元。在勘察设计环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勘察、设计管理的通知》、《昆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等文件,对强化勘察、设计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贯彻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从源头上控制设计项目造价高等行为、进一步加强昆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实施质量、有效杜绝各环节中发现的质量常见通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制度创新,2009年一年查出并纠正各类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安全隐患事项2152条。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