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保障房建设将助推楼市回归理性

2011年01月14日 06:5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迎来保障性住房建设“井喷”之势,而这股热潮将给持续疯狂的房地产市场打一支“镇静剂”,助推中国楼市回归理性。

  回顾20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罕见的政策群攻,从“国十一条”的确定基调,到“新国十条”的重拳出击,再到“新国五条”的持续深化,调控成为市场主旋律,然而房价仍然高企。如何破解难题,专家认为,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供给将成为重要突破口,可以有效遏制当前房价持续上涨的趋势。

  国家信息中心1月10日发布的报告认为,一切市场的根本问题不外乎供给与需求的平衡问题,房地产市场也不例外,要想有效抑制过快增长的房价,必须积极增加有效住房供给,重点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的供给。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1年工作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宣布,今年全国保障房将建1000万套,相比2010年的590万套,增长70%,保障房建设规模创历年之最。

  为确保土地供应,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7日重申,“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部将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财政部日前也表示,2011年将大幅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落实好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他认为,前几年中国的房产市场可谓“跛脚”前行,市场化过度发达,而政府却没有完成承担的责任,保障房建设总是“缺斤少两”。他说,市场化与住房保障制度“两条腿”一起走路才是正道,企业负责市场化住房,政府负责低收入、中层收入的保障性住房和租赁房,政府尽量少干预市场。

  中国在1998年启动房改时就明确指出,在取消福利分房制度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住房供应体系,就是按不同收入标准分别由市场化方式、政府补贴的方式和政府保障的方式分别解决住房问题。

  近几年房价快速增长,中央也屡次提出加快保障房的建设,但实际进展却非常缓慢。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从过去几年情况看,全国保障性住房投资任务完成率通常只有1/3,经济适用房开工面积仅占商品房的5%,而保障性住房面积仅占商品房的16%。

  张汉亚表示,之所以地方政府对建设保障性住房缺乏积极性,是因为建设保障房需要地方政府既出钱又出地,这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发生直接冲突。此外,保障房的大量入市必将冲击当地商品房市场,而这也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利益。

  “加快保障房建设,中央的决心是有的,关键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执行”,张汉亚说。他认为,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不是政府与房地产商之间的矛盾,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只要地方政府按照规划执行,房地产市场一定会回归理性,走向健康,但由于中央提出的四万亿投资,目前地方比较“差钱”,难度比较大。

  国家信息中心的报告也指出,住房制度比较成功的国家经验证明,只有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商品房建设发展并重的二元结构,才能保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配合中央的要求,各地也纷纷亮出2011年加快保障房建设的计划与措施。上海计划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500万平方米,包括经适房500万平方米,动迁安居房800万平方米和公租房200万平方米。陕西将新建廉租房5 .54万套、公共租赁住房14 .1万套、棚户区在14万套、农村危房改造7万户。

  如何保障这些规划能够按时按量的实施,专家建议尽快将保障房建设也纳入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硬性指标之中,并加快房地产法制建设,全面推进相关行政执法和司法配套建设。

记者 马述昆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