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武汉超级限购令 楼市“倒春寒”?

2011年02月23日 14:01 来源:荆楚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日,武汉市房管局发布了新版限购令。新限购令严格落实1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八条”要求,从今日起,武汉本地家庭禁购第三套房,外地人最多只能买一套房,限购包括新房和二手房,区域则覆盖主城区和远城区。这一超级“限购令”的出台,或让春季中的江城楼市感到阵阵寒意。

  【新政】

  本地家庭最多两套房

  武汉市房管局昨日介绍,根据“国八条”要求,对武汉市1月15日开始执行的限购政策进行调整。暂定对已拥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能够提供本市1年纳税或社保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1年本市纳税或社保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向其售房。对违反规定购房的,不予办理房地产相关登记手续。通俗地说,就是本地家庭最多可拥有两套房,而外地人在汉最多可购一套房。

  新“限购令”中,居民住房拥有量以现有住房套数为准,不以贷款记录为准,即“认房不认贷”。新限购令执行将以合同网上签约日期为准,限购令截止日期暂未确定。

  【解读】

  新限购令“五大焦点”

  焦点一:限购“认房不认贷”

  目前,有些市民拥有住房套数与购房贷款记录并不一致。如武汉市民李先生曾经贷款购买过两套房,但去年卖出了一套。他还有购买资格吗?

  房管部门解释,限购“认房”,即李先生目前只有一套房,他仍有再买一套房子的资格,限购只是限制购买资格;而房贷记录则是限制贷款资格。限购令只审核现有家庭拥有住房套数是否符合要求,不涉及贷款次数。

  焦点二:多房家庭可先卖再买

  如果有两套或者三套房的居民,因工作区域变动或孩子读书变动,确实存在着再次购房的需求怎么办?

  房管部门解释,拥有多套住房的本地家庭,可以选择卖掉一套或多套,再买一套,但总量限定在两套内。

  焦点三:子女成年可再买两套

  根据限购令细则,如果家有成年子女,可以多买房。

  如武汉人吴女士家中儿子已经24岁,但没有单独立户,这种情形,吴女士和丈夫算一个家庭,可以拥有两套房;其儿子作为成年人,也可以购买两套房。

  焦点四:商铺不在限购之列

  此次纳入限购范围的是新房和二手住房,而各种商业地产、商业性质的小户型等项目并不在其中。

  房管部门介绍,买房前购房人可查看楼盘的房屋属性,确定是商业性质,就可以不受限购令约束购买。

  焦点五:在汉集体户口视为本地居民

  目前,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将户口挂靠在武汉的人才市场,为集体户口。房管部门介绍,集体户口视作本地居民,买房不用出具一年以上纳税或社保证明。

  【流程】

  买房须经“资格审查”

  限购令下,新房二手房如何买?昨日,武汉市房管局发布了限购后商品房和二手房的购买流程。

  购买新房操作流程:

  具体步骤由资料核验、资格核查、网上签约、合同备案、产权登记等环节组成。

  房企、销售机构到《武汉市商品房网上签约和合同备案系统》中对购房人进行购房资格核查,武汉市房产信息在48小时内反馈结果。

  查询结果反馈前,合同备案系统将购房人所选购住房予以锁定,这套房子将暂时无法销售。

  符合购房条件的,合同备案系统将房屋与购房人姓名关联,并将锁定状态解开,双方可进行正式网上签约,房企三个工作日内进行合同备案。备案和登记都需要查验购房人的购房资格。

  二手住房操作流程:

  具体步骤由网上预签、资料核验、资格核查、告知查询、合同备案及收件办证等环节组成。

  二手房买卖双方可先行在武汉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网进行网上预签合同。购房人持规定的资料原件向所辖的房管部门申请购房资格核查。武汉市房产信息中心同样在48小时内将查询结果反馈到二手房备案系统。

  符合限购政策规定的,购房双方可持《房屋登记办法》规定的收件材料及《核查回执单》到房管部门打印并签署已备案的纸质合同,然后双方才能到窗口申请办理过户手续。

  购房资格查询需要提交的资料:

  购房人及家庭成员身份证或军官证等身份证明材料;购房人及家庭成员户口簿;购房人结婚证;未婚的需提交民政部门开具的婚姻状况证明;非本市户籍的还应提交在本市一年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购房资格核查未作收费规定,房企不得以购房资格核查的名义向购房人收取任何费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