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远来看,楼市的调控远未到位。作为配置住房资源的市场,楼市有效率的分配机制、理性的消费观念还未形成。而且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还没有经过一个完整周期的考验,应当借这一次调控的契机,完成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健发展的基本制度建设,消除投资炒房带给楼市的后遗症。
尽管打折促销相继增多,但是楼市成交仍然惨淡。有观点认为,一线城市成交量持续走低是因为观望情绪日渐蔓延,甚至有许多开发商“死扛”等着成交反弹。那么楼市“疲软”仅仅是因为观望那么简单吗?
有业界人士指出,购房者持币观望仅仅是成交量下滑的一个原因,过去几年房价螺旋式上升,疯狂的“炒房”、抢房也透支了很大部分未来的购买力。当前投资者正在退出市场,购买力较强的刚性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下一批刚需释放需要房价回调到更低的价位。
在住房同时作为消费品和投资品销售的阶段,运用高信贷杠杆的投资者仅仅用了短短几年,就把房价炒上一个又一个历史高位。高高在上的房价不仅把许多的购房者排挤出市场之外,缩小了购房者的范围,而且对房价回调形成了很大阻力。目前这种“后遗症”正在逐步显现。
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大量的投资者曾一度充斥着市场,甚至出现了温州商人、山西煤老板组成的炒房团,一出手就购买十几套,房价在2007年、2009年上半年的“爆炒”风潮中飞快攀升。刚性需求也在这段时间集中释放,疯狂置业。收入水平较高的购房者不但自己手里有了住房,还纷纷抢房为子女置业。目前二手房市场里挂牌的也不乏手里持有多套房的业主。
如今,这些有“实力”的购房者逐渐淡出市场,或者是在限购、限贷政策下失去了购房资格,或者是嗅到了楼市的调整风险,投资空间不大,转投其它渠道。当前剩余的真实的自住需求购房者,多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尽管有着强烈的购房需求,但是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近日,“南海网-地产海南”一项“住房支出究竟压力有多大”的调查显示,海南每月住房支出占月收入30%~40%之间的受访者占31.5%,20.5%的受访网友表示,住房月支出占家庭月收入五成以上。此项调查旨在反映刚需一族购房群体的住房支出状况,因此选取的参与调查的网友年龄大多在25岁~35岁之间。
可见,尽管剩余的刚性自住需求购房者占据市场主体,但由于收入水平有限,大多无法全款购买,需要很大的贷款比例,月供几乎成了他们负担最重的生活开销,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房奴”这个时髦名词的原因。因此,这部分购买力既对房价敏感度较高,对房贷利率的敏感度也较高。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