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珠海成全国首个实行楼市"双限令"城市 地产商恐慌

2011年11月02日 22:09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广东省珠海市政府近日发文称,从11月1日起,珠海对香洲区实行“限购”和“限价”政策,户籍居民家庭和可提供一年以上完税证明或社保证明的非户籍居民家庭,在香洲区只能新购一套住房,而预售价超过11285元/平方米的项目暂停发放预售证。珠海成为国内首个实行“双限”政策的城市。在全国范围内一石激起千层波。

  业内人士分析,珠海对香洲区的“双限”,一方面控制高价楼盘,另一方面使购买力转移到房价较低的区域,有助于拉低均价,保证房价控制目标的完成,也有助于防御横琴、港珠澳大桥等利好带来的上涨预期。

  “近几个月来,珠海香洲区高档住房推出过于集中,严重影响了珠海房地产的统计价格,我们不得不率先对香洲区进行‘限购’和‘限价’。”珠海市住房规划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推出新政,主要是为了使珠海市的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稳定市场价格。“双限”主要只针对一手楼,“限价”是为了完成珠海市年初提出的今年调控目标,明年根据调控效果再作决定。

  政府不能通过房地产赚大钱

  此前,珠海市市长钟世坚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我认为房地产不光是经济问题,它既是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珠海市委市政府一直都高度重视房地产的有序健康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们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出台了促进房地产有序健康发展的有关规定,通过一些制度性安排,不让房价过快地增长。”

  钟世坚告诉记者,“在别人的眼里,房价过快增长,政府可以赚大钱,在我们心目中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房价增长过快会造成区域的发展成本,尤其是企业的成本会增加,会影响企业的发展环境。另外,房价太高,老百姓买不起房,影响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所以我们要采取措施,来保障有序健康地发展。”钟世坚说,从珠海的情况来看,房价还是比较平稳,虽然有一定增长,但是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珠海限购为何只针对主城区

  珠海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深入开展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中表示,从11月1日开始在珠海市实行限购政策。限购主要针对主城区(香洲区),西部城区不在限购之列。限购令施行后,本地居民和在珠海已缴纳一年以上社保的非本地居民,只能在香洲新增一套房。而无购买社保和纳税的非本地居民不能在香洲买房。对于珠海金湾、斗门、横琴新区及高新区等区域不在限购之列。

  为何只在主城区“双限”?珠海政府部门解释说,横琴新区是因为最近国家政策开发的战略;高新区则是因为其产业特点,决定了其需要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如果在该区域限购商品房,就等于把人才限制住了。

  目前,珠海下辖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和横琴新区。受横琴岛规划获批、珠港澳大桥建设等区域性利好因素影响,近年来珠海房价涨幅一直位居广东省前列,仅2010年珠海房价涨幅就超四成,目前珠海的房价仅次于广州、深圳,远高于珠三角的佛山、中山、东莞和惠州等城市。

  发展商:政策突然 均价预期降1000元

  “政策来得太快、太突然。一夜之间,情况大变。” 珠海市某房产商感叹。

  珠海市房地产经纪人行业协会会长陈交力表示,虽然此次“双限”主要是针对一手房,但是二手房也会受影响。“珠海情侣路的二手房,贵的要卖到28000元/平方米,较便宜的也得16000元/平方米。现在规定一手房均价不得超过11285元/平方米,这样肯定买一手房划算。大家都去争着买一手房,二手房价格自然会受到影响。

  广州日报称,在售楼盘金地伊顿山的一位负责人表示,“限价”才是致命的,但目前公司正在研究对策,但近期内不会降价,先看看其它楼盘的动向。该负责人称实际上珠海近几个月开盘的楼盘,已经调低了原先的预期,报价普遍已有回落,“双限”出台后是否再降价的前提是其它楼盘已采取了大幅降价措施。

  赢聚力策划总监程广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珠海市区已经取得预售资格的在售楼盘均价在14000—15000元/平方米左右(含装修),今年底到明年珠海主城区将有200万平方米的楼盘推向市场,“双限”执行,这些楼盘预期均价(毛坯)将下降1000元/平方米左右。

  从多家媒体报道来看,珠海市区的几个在售楼盘的开发商大多处于恐慌状态。一些开发商认为近期不可能有人购房,甚至有个别已购房者要退房。

  珠海左岸地产总经理李炳亮认为,珠海在这个时间点实施“双限”政策,即响应了中央的要求,也在房地产销售转淡时减小了对市场的冲击。 “双限”政策将会产生中长期影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