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和覆盖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无论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还是基础制度建设、市场主体建设以及监管体系建设均取得了重大进展。
今年是进入“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十一五”时期农业保险出现了何种特点?哪些成熟经验将对下一步农业保险发展起到何种重要作用?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延礼。
“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保险在保障农业稳定发展上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农业保险赔款在受灾地区多次成为恢复生产的有力支持
记者:“十一五”时期农业保险出现了突破性发展,在您看来,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周延礼:从农业保险的业务发展看,可以概括为持续快速增长,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农业保险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保费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从2006年的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5.68亿元,增长了近16倍。五年来,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40亿元,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险保障11279亿元;在承保品种上,已经覆盖了农、林、牧、副、渔业的各个方面;在开办区域上,已覆盖了各省区市;在保障范围上,逐步增加了农民迫切需要的风险责任。
——农业保险覆盖面快速提升。“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作物承保面积从2006年的0.6亿亩增加到2010年的11.6亿亩,增长了18倍。五年间,累计承保农作物29亿亩,承保生猪及能繁母猪2亿头,承保森林7.6亿亩。“十一五”末期重要粮、油、棉作物的承保覆盖面已经达到全国播种面积的33%。
——农业保险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在保监会的积极引导下,保险企业支持和服务“三农”,主动开拓和发展农业保险业务的意识明显增强,参与农业保险经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十一五”末期,实际参与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已经有18家,农业保险以“2+4”为主力军,其他保险公司积极参与的农业保险市场格局已经形成。
——农业保险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保监会督促保险经办机构狠抓内控管理,提高管控水平,防范化解道德风险;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建立农业保险承保人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农业保险经营管理中的重点问题,共同研究制定了《种植业保险大灾理赔指引》。保险公司商业化灾情数据更加准确、科学、合理和规范,有的地方政府已明确将保险公司的数据作为统计灾情的重要参考依据。
——农业保险经营风险总体可控。
保险行业加强对农业保险的风险研究,启动了农业保险风险区划研究,并初步完成了省级农业保险风险区划研究工作。在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情况下,农业保险体系整体上经受住了旱灾、冻灾、涝灾等大灾的考验,确保了稳健运行。
——农业保险的功能作用日益凸显。目前,农业保险补偿已成为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区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五年间,农业保险累计为6400万受灾农户支付赔款307亿元,农业保险赔款有力地支持了灾区生产恢复。特别是能繁母猪保险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拥护,自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的三个完整年度,共承保能繁母猪1.46亿头,占同期能繁母猪存栏量的76%以上,提供风险保障1335.37亿元,参保农户4534万户次,支付赔款66.32亿元,受益农户972万户次。
参与互动(0) | 【编辑:孟欣】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