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国寿三渠道投资保障房 近期无再融资计划

2011年03月24日 08:47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幅度确实很大,主要是受全年资本市场变化、业务正常发展、向股东分红派息近200亿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212%仍属于偿付能力较为充足的状况,且足以支持未来2-3年的业务保持适度增长,因此,目前并没有再融资计划。”

  3月23日,中国人寿2010年度经营业绩发布会在北京、香港两地同时举行。媒体将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了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银保业务或受银保新规影响等问题上。

  偿付能力下降

  中国人寿2010年年报数据显示,2010年该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由2009年的304%下降至212%。

  根据保监会的规定,当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时,中国保监会将区别具体情况采取某些必要的监管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限制派付股息。当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到150%之间时,中国保监会可以要求保险公司提交和实施预防偿付能力不足的计划。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00%但存在重大偿付能力风险的,中国保监会可以要求其进行整改或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

  中国人寿副总裁刘家德对此指出,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幅度确实很大,主要是受全年资本市场变化、业务正常发展、向股东分红派息近200亿等因素的影响。他强调,目前的212%仍属于偿付能力较为充足的状况,且足以支持未来2-3年的业务保持适度增长,因此,目前并没有再融资计划。

  “维持过高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意味着资本的闲置和浪费。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做出这样的决策并不明智,它们应该保持一个最经济的资本水平。”据刘家德介绍,中国人寿自上市以来,最高偿付能力充足率曾达到500%,但当时的情况与2010年完全不同。刘家德表示,中国人寿对于偿付能力一直在加强研究、持续关注,进行动态测试,监管部门也在就如何改进偿付能力管理、与国际接轨等做进一步的研究。因此,中国人寿在偿付能力监管上也会坚持“稳健、审慎、经济、高效”的原则。

  投资收益稳定

  2010年,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达641.51亿元,较上年增长5.3%。刘家德称,在股票市场U型震荡整理、上证综指年内下跌14.31%的市场环境下,这一投资收益水平相对较好,保持了稳定。

  据刘家德介绍,该公司在2010年对投资资产进行了合理配置,其中,债券类投资的比例由2009年同期的49.68%降至45.51%,权益类投资的比例由2009年同期的15.31%降至14.66%,定期存款比例由2009年同期的29.43%提升至33.05%。

  2011年,通胀趋势较为明显,进入加息周期对于该公司投资收益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刘家德强调,必须把固定收益类投资作为最重要的部分。

  此外,关于投资保障房,该公司董事长杨超昨日表示,今后将加快保障房建设步伐,可以通过三个渠道来进行投资,包括债权计划、股权投资、通过PE间接投资等。鉴于目前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回报率还不确定,以及相关监管文件的要求,中国人寿会进行审慎选择、综合考虑,但在投资策略上仍然会遵循“安全、流动、效益、匹配”的原则。

  新规加强监管

  年报分析称,2010年,加快个险、银保渠道双轮驱动期交业务发展,是中国人寿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关键。

  今年3月,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对此,中国人寿总裁万峰表示,这将对银保渠道业务规模和期缴业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万峰称,上述文件以及此前银监会单独发布的90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对于行业而言短期会有一定负面影响,但这种业务层面上的影响,各家公司也都会有所不同,中国人寿相对有优势,在这一领域的规模效益正逐步显现。从长远看,监管部门的联合出手,将更加有利于银保市场的规范。

  而杨超也指出,银监会90号文件出台之后,中国人寿已采取了很多应对措施,未来更多将会是服务和技术的竞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关2011年业务发展的市场策略,万峰介绍称,将强化市场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城区市场的竞争能力。在这方面,今年1、2月份已经有了很好的改善,未来发展将受业务结构、队伍、竞争策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会实行差异化的策略,坚持总体发展战略和局部市场竞争的原则。”万峰说。 (据国际金融报 黄晶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