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国际信用评级市场一直是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三分天下,他们掌握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话语权,被视为“金融市场的看门人”。但在近年来相继爆发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自身的信誉屡遭质疑。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美国、德国、法国、韩国和日本等国专家,加强监管和打破行业垄断是他们普遍的看法,虽然改革国际信用评级体系任重道远,但已成国际社会的共识。
呼风唤雨大权何来
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郑永石表示,评级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充当着对交易情况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角色。简单来讲,评级机构的判断对决定筹款利率,甚至能否筹款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投资者的决定也有重要影响。
法国国际信息和展望研究中心副主任京特·卡佩勒-布朗卡尔指出,信用评级对于融资来说必不可少,一名投资者不可能盲目投资,他需要一些数据来评估投资成本和风险,评级机构提供的正是这种服务。
三大评级机构的地位主要是美国监管机构和立法赋予的。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在上世纪上半叶创建时只是金融信息机构,后来才从事信用评级。
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首次将“全国公认的统计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纳入联邦证券监管体系。此外,美国法律规定,像保险公司这样的机构投资者只能购买资质良好的评级机构认可的债券。另一个赋予评级机构较高地位的法律文件是2004年开始执行的《巴塞尔协议II》。这份协议要求银行为其持有的有风险的主权债务预留资本,实际上使评级机构成为权力巨大的评估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