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之间的颁奖,比如上级给下级评奖表彰,在现有的法律中找不到任何依据说明这一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在评比过程中,上下级之间互相借助这一过程捞取政治资本达到某些目的,一些包藏着各种利益的颁奖评奖活动也十分常见
一段时期以来,多如牛毛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或许可以告一段落了。
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人近日就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工作有关问题表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2006年至2009年期间,由中央纪委牵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参与,全国共清查出各种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48405个,保留了4218个项目,总撤销率为97.16%。
如此数量庞大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以及如此高的总撤销率,令人吃惊。业内专家指出,行政机关内部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于法无据,早就该叫停了。
评比表彰“狂轰滥炸”
《法制日报》记者在河南省采访时了解到,当地某市的“创卫活动”曾被群众谑称为“创伪”。据了解,为了应付国家爱卫会达标验收,当地居然关闭了市区所有的中小饭店、中小理发店和报刊亭。此外,有些路段的饭店还在一夜之间换了门脸——原来的辣子鸡馆、胡辣汤店等都“摇身一变”成了拉丁舞培训班之类的“高雅”场所。当地人普遍认为,这种情形是当地政府“导演”的一出弄虚作假的闹剧。
对于一些检查评比等“上面”喜欢搞的“阵势”,基层也已“摸索”出了一套应对办法,即“上面来人装模作样走过场,下面接待认认真真搞形式”。
河南省一名基层干部说,“糊”、“唬”是基层干部应付上级检查验收、达标评比的“二字真经”,即对付“上面来人”,靠糊弄过关;面对平头百姓,特别是对那些不听招呼、乱说话的人,则靠连唬带骗的办法让他们不说、不敢说。
对于每年年底接踵而至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一些基层工作人员甚至将其形容为“狂轰滥炸”。
据了解,几年前,早在去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并于年底成立了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
“评比达标表彰项目耗费大量的人力、精力、时间,而且评比太多了,其影响力反而会下降。少量的评比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而评比过多则会效果相反,效用下降,评出来的奖项变得‘不值钱’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莘说。
“这些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早就该进行清理了。总体上来看,这些评奖活动包括行政机关之间的颁奖以及社会组织的颁奖。”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王敬波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行政机关之间的颁奖,比如上级给下级评奖表彰,在现有的法律中找不到任何依据说明这一行政行为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