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拟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 可操作性遭疑
《新闻1+1》2012年6月27日完成台本
——常回家看看 仅仅是首歌?
节目导视:
解说:
你有多久没有回家看过父母?有多少次让他们的爱成为等待,1.85亿老人,一半子女不在身边,传统的赡养老人方式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巨变。
市民:
但是没有办法没有假期。
解说:
“常回家看看”为何成空?
市民1:
经常跑,来回车费,来边跑耽误工作。
解说:
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权益保障法》修改也在加速,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能否为已经到来的老年社会找到医治现实的解药?
《新闻1+1》今日关注“常回家看看”不再是一首歌。
评论员 白岩松:
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今天的节目一开始咱们先来看一部电影的一个片断,为什么一个新闻节目先来看电影呢?在看这个电影之前我们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您的父母今年六七十岁,起码还能活二三十年,你觉得跟父母还能一起待多长时间呢,不算不知道,一算看一跳,电影里有这样的细节。
画面提示:
《飞越老人院》电影片断
“您算没算过这么一笔账,我们的父母现在都有七十岁左右了吧,我们假定他们来能活20年以我来说吧,我每年只有春节那几天能回家过,其实也就是五六天,但是每天真正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也就是两三个小时,五六天是十几个小时,二十年是200多个小时,想想就觉得可怕,总觉得20年还很长,可是这么算下来我们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只剩下十几天了。”
白岩松:
让人掉泪,让人难过的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吧,就剩下这十几天了,为什么我们今天的节目要让大家先看这样的一段张扬导演的电影《飞越老人院》呢,很重要的是因为有一条新闻,在昨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来审议,在这个修订草案当中有一条“常回家看看”被入法了,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该争议吗?做得到吗?是不是可行的,我们来进入今天的关注。
画面提示:
2012年6月27日 北京
记者:
您父母多大岁数?
市民:
七八十岁吧。
市民1:
我妈62,现在只有我妈。
解说: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市民2:
我爸62,我妈59。
记者:
他们是自己在家吗?
市民2:
对,他们自己在家,现在父母年龄大健康可是问题。
解说: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85亿,占到总人口的13.7%。
一亿、两亿、三亿正在加速的人口老龄化毕竟给整个国家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正因此昨天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备受舆论关注。从原来的六章五十条,扩展到九章八十六条,新增三十八条修改三十八条,业内的专家把这次草案的修订称作是脱胎换骨的修改。同时,舆论是关注到了草案的几大亮点,其中包括明确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长期战略任务保护老年人财产等和权益,对失能老人给予护理补贴,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等等。而其中一条应该最引人关注,那就是修订草案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一规定也被大家通俗地理解为“常回家看看”,或将入法。
这是一首传唱十多年的老歌,唱出了很多人的共鸣,如今这首歌却有可能成法律,统计数据显示,眼下的1.85亿老年人大约有一半子女都不身边,中国社会赡养老人的方式正在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发生着历史性变化。
市民:
多长时间回一次家?
市民1:
一年吧。
市民4:
确实觉得很少,但是没办法,没有假期。
市民5:
反正也是愿意儿女经常回家看看,但是他们工作压力大,也不想给他们增加负担。
记者:
自己心理有没有想着让他们多回去几次?
市民6:
是想,但是面对现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