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也炒“学区房” 英国老房子身价高得离谱(2)
美国 好学区房价高20万
学区房价“水涨船高”
美国的居民区都有相对应的学区划分,学龄儿童一般按照所住地区,到相应的学区上学,以就近为主。这些学区的划分,可以在网上查到。只要输入自家的地址,学区网站就会显示对应的中小学校名和地址。不过在家长有特别要求的时候,也可以在本学区内跨校报名,前提是该校还有空余名额。
每年,各学区都要对所属学校的情况,向居民公布一份报告,包括学校环境、学生出勤率、学生的地区(州际)会考成绩排名等。报告本意是向家长汇报一年来的工作,但是通常被家长用做评价学校好坏以及是否送孩子上学的标准。这个标准也被用在了房地产的价格战中。
美国布鲁金斯学院发表的最新报告说,公立学校成绩较高的地区房价平均要比差地区的房价高出20.5万美元。
高质量教育居民买单
美国学区的最大特点是,每一地的学区经费,主要来自这一地区的居民所缴纳的地产税和部分商业税。也就是说,每一个地产主人,都有负责教育经费的责任,而不能只享受好学区的便利。美国地产税各州各城市不尽相同,全国平均为房价的1.4%左右。这部分税收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会用在学校教育和公共设施方面。只要拥有房地产,无论一个家庭有没有学龄孩子,这笔税都必须缴,终生不能免除。
所以高质量的教育实际上是由学区居民自己买单的,而且不是买房时一次“付清”,是要长期缴纳的一份支出。拥有一所好学校,是本地居民的骄傲,也是他们房屋保值的重要保障。房价高,征收的地产税相对高,学校就有能力招聘好的老师和增加设施,提高质量,又会促进本区的房屋保值程度,形成良性循环。所以每一区的居民,并不是单纯给自己的房子叫高价,而是很积极地参与学区的活动。
高房价带来良性循环
与英国不完全相同的是,美国尚未出台明确遏制高价“学区房”的政策和规定,还是严格按照居住地分片就学,所以很明显地造成地域性房地产价格不平衡,甚至超过房屋本身所值。
比如密歇根大学所在的安娜堡市,曾被《福布斯》评为“买房价格超过实际物值”的城市之一。全市48所小学、32所中学和18所高中,加上私立学校,大多数综合评比都位居全美前10名,吸引了相当多的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分析人士认为,这并非是件坏事。房价高,地产税也高,所以该市管理费用也充裕,使得安娜堡环境整洁,治安良好,学术气氛浓,也很适合居住。
案例
入学违规遭受重罚
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对夫妇,为了把三个学习优异的孩子送进高水平的学校,伪造了16项住址文件,用的是学校附近一个没有出租的空公寓地址,而没有用他们在贫困区的真正地址。被发现后,他们遭到起诉,面临每个入学孩子被罚款一万美元的处罚。
希尔女士因为不满自己所住的学区风气很差,利用自己母亲的地址,把4个孩子送到纽约条件更好的格林斯中心区学校入学,她的行动引起了学校的怀疑,调查人员跟踪几个孩子,发现只有孩子的外祖母住在这个区,而孩子每天回到位于纽约罗切斯特的母亲家里住,早上再按时到格林斯校区指定的地点乘校车上学。
这位母亲为孩子的前途考虑虽然合情合理,但是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没有缴税的情况下,占用了别人学区的资源。希尔被控轻盗窃罪和伪造证件罪。(温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