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政府信息公开再引广泛关注 不愿公开因网络恐惧?

2011年01月06日 10:04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政府信息公开梗在哪?

    日前,北京市发布的《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北京市叶晓静向北京市公安局等部门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北京市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他全额财政拨款单位所购置公车的数量及车型。据北京市财政局称,叶晓静将在本月13日前得到答复。由此,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话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最大的亮点是将信息公开变成了政府的法定义务。当下,网络媒介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进行广泛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如何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公开,与社会公众进行良性的互动,成为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必须解决的首要课题。

  不久前,由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等共同开展的2010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在京发布。评估结果显示,今年政府网站建设总体水平有所提升,但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公众实际需求相比,仍有不小提升空间。今年政府网站“体检”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用户想要的没有”,“提供的服务不实用”,“提供的服务不好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政府网站“掉线”的情况时有发生。譬如一些政府网站长时间不更新,处于“休眠”状态;有的网站面对群众问询傲慢无礼;更有某政府网站标注联系电话和地址均为奇怪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以来,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争议案件不断,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不尽如人意,对此应该深入思考政府信息公开究竟“梗”在哪里?

  公开不够,因为力不从心?

  行政机关应当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不断发生政府信息公开争议案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基础还不够强,想解决问题却有心无力。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过程中争议不断,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不尽如人意,对此值得反思。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强调:行政机关应当公开政府信息,对公开的政府信息,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应当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一条开宗明义地规定:“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制定本条例。”上述规定中体现出的服务便民原则,具有中国特色和当代行政法治特色。

  服务便民原则要求,我国建立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制要能够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展现阳光、廉洁的政府形象,而且能够通过提供政府信息促进行政相对人的经济社会发展,展现出服务型政府的形象,体现我国由管理行政、秩序行政转变为服务行政、法治行政的行政体制改革方向和行政法制发展方针。这是因为,在当今信息社会,政府部门掌握的大量信息是非常宝贵、很高成本的资源,对社会主体的发展可产生很大促进作用。公开政府信息,让社会各方面主体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有助其生存发展,这是当代政府服务职能的要求,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制现代性的表现,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

  不断发生政府信息公开争议案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基础还不够强,想解决问题却有心无力。在政府信息公开的问题上,行政机关也会有惰性,例如它没有给予高度关注并作出足够投入,没有依法搭建好信息平台和渠道,没有编制好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没有建立健全政府信息整理归档和发布协调机制,没有及时完整地清理历史信息和即时信息等,特别是尚未完善地建立起适应工作要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干部队伍,以及广大行政公务人员尚未普遍树立起依法公开政府信息的法治意识。如果一个行政机关还处于这样的状态,又要经常面对人们提出范围广、种类多、数量大的政府信息申请,其为回应申请而疲于奔命的被动局面不难想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莫于川)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