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务员法实施5周年之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杨士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2012年起,中央和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2月17日新华网)。
长期以来,基于传统的官本位心态,以及迫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公务员招考被严重扭曲和异化:一方面,人们把进入公务员序列视为当官发财的捷径。而公务员的级别层次越高(如省级、国家公务员),则意味着所得利益(包括钱财和社会的身份地位)越多。另一方面,人们错误地把公务员招录理解为缓减就业压力和解决就业问题的出路。由于公务员福利待遇稳定,而且前途可期,使得“公务员”成为人们尤其是高校应届生职业选择的首选目标。
我国公务员招考被异化的结果,一方面催生了公考“高烧”,增加了人们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正如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近日所怒批的——新公务员脱离实际只会考试,而无法适应工作需要,领导机关“三门干部”的增多,“会加大领导机关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此外,由于应届生公考热,还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市场,一些高校不仅在校内开设公考培训班,更甚者如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还将《申论》和《行测》作为该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必修课,以帮助学生顺利通过省市级的公务员考试。一些高校由此降格为“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致使高等教育的畸形发展。
无疑,公务员招考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能胜任实际工作、为民服务的“公仆”,而人才选拔的核心是选优。公务员这一职业所应具有的实践性,决定了一名优秀的公务员不仅要有较深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这往往是高校应届生所欠缺的。相反,那些在基层工作了几年的人,则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相比之下,更能胜任公务员工作。
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的公务员考试,更多地注重考生的考试能力,过于忽视考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情况显然对“只会考试”的应届生来说是有利的。省级以上公考招录不拒应届生的结果,很可能使得那些有实践经验、符合工作需要而不乏理论素养的考生落选,致使这些处于“成熟期”的人才被闲置和浪费。这最终不利于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提高。鉴于这种情况,中央以及省级公务员的招录已逐年扩大录用基层考生的比例,更加注重基层工作经历,规定省级以上公考不招应届生,正所谓适逢其时,这是对公务员考试的纠偏。
但是,尽管从2012年起,省级以上公考不招应届生,将应届生往基层“赶”。但这只是在人才选拔的流通渠道上体现了一种理性回归,而是否能选出“优才”显然还有一段路要走。不可否认,在基层工作并不一定就能代表一个人具有“实践经验”、了解社情民意。如若不完善目前这种注重考试的公考机制,不纠正基层慵懒的行政作风,那么,公务员无论身处高层还是基层,恐怕都难以摆脱官场中的生存法则和行事作风,而只会被那只“大酱缸”所同化。(苗蛮子)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