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四川书记刘奇葆这三年:重任仍在肩 壮士不卸甲

2011年05月10日 21: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图为资料图) 中新社发 张浪 摄  

  中新社成都5月10日电 题:刘奇葆这三年

  中新社记者 邹辉

  四川灾区恢复重建已经宣告取得决定性胜利。刘奇葆10日在“海外侨胞聚焦灾后重建美好新四川”的大会上,代表灾区人民向海外侨胞深深鞠躬,向这三年来关心、帮助过四川的好人们鞠躬、感恩。

  随着“5•12”汶川地震三周年的临近,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国西部大省四川。三年前,特大地震突然来袭,瞬间,山川破碎、满目疮痍,家毁人亡、创痛空前;三年后,灾区脱胎换骨,生机盎然。

  短短三年间,灾区生巨变。四川主政者刘奇葆亦因此在中国省部级高官中备受瞩目。

  2007年底,刘奇葆从八桂大地广西来到天府之国,出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刘奇葆履新两个月,四川遭遇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而后便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突袭。

  这三年,对于刘奇葆来说,是直面危机,带领四川人民与灾难抗争的三年。

  这三年,经历旷世大劫后的四川,经济没有垮,发展没有缓,人气没有跌,经济每年仍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重任仍在肩上,壮士不可卸甲;山崩地裂如此,辛苦不在话下。”刘奇葆在一份材料上留下的这几句话,正是他这三年的工作心境的真实写照。

  震后百日攻坚 从悲壮走向豪迈

  2008年5月12日,八级强震突袭四川。数百万家庭、上千万民众失去家园。这对刚刚到任四川不到半年的刘奇葆来说,是一场猝不及防的执政大考。

  震后三个月内,刘奇葆辗转奔波在各重灾区一线,脚步遍及汶川、北川、青川等所有重灾县市区和乡镇。在这百日攻坚中,刘奇葆和他手下的干部、灾区的群众顶住了多大的压力、打了多少场硬仗,外界知道的并不多。抢险救援、安置群众、交通抢通保通、卫生防疫、防治次生灾害、维护灾区稳定……一场场硬仗,每一仗都艰苦卓绝。

  2008年8月19日,震后一百天,一个贴子被网友广为转发,因为它饱含着一位省委书记刻骨铭心的记忆与感慨。刘奇葆在这篇题为《百日攻坚 我们从废墟中站起》的网络文章中说:灾后百日,妥善安置上千万群众,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创造了人类抗灾救灾史上的奇迹。

  灾后重建之艰,堪称“世界性难题”。刘奇葆带领勤劳、能干的四川人,用两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原定三年的重建任务,创造了令人称奇的“四川速度”。

  在灾后重建中,刘奇葆对重建项目的规划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说,灾区重建效果好,关键是科学指导得好、科学规划得好。现在回过头看,基本没有走什么弯路,效果是好的。

  刘奇葆还强调,对重建项目选址坚持“三个避让”原则:避让断裂带,避让地质灾害隐患点,避让泄洪通道,把安全性作为项目重建最重要的前置条件。2010年8月四川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分布在重灾区的各类重建成果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事实表明,四川重建总体上规划选址是科学的,建设质量是安全可靠的。

  两年多来,百忙之中的刘奇葆密集展开“感恩之旅,合作之旅”,足迹遍及台湾、新加坡、江苏、山东、安徽多地。在每一个座谈会上,他代表灾区民众表达的殷殷感恩之情,令闻者动容。而在谈到四川希望招商引资,合作发展时,则“如数家珍,让人心向往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闻育旻】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