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兰者爱民 “为民生”的三年
“兰其实如民,其质、其相、其清纯,无不与民似、与民近,爱兰者能不爱民!”2007年8月,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刘奇葆在容县兰花基地调研时有感而发。“爱兰者爱民”的为政理念,刘奇葆在四川体现得淋漓尽致。
震后四川改善民生任务尤为繁重,在刘奇葆主导下,四川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全面推动“八项民生工程”。近三年来,四川在民生方面的投入达到2000多亿元,开启了解决四川重大民生问题的新篇章。
刘奇葆提出实施了一项影响大、意义深远的民生工程“藏区三大民生工程”: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卫生事业发展计划。
而另外一项民生工程则具体体现了刘奇葆的执政风格,这就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他的亲自部署和推动下,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塑造城市风貌,一项项工作与灾后恢复重建同步推进。一些久居外乡的四川人回到家乡,纷纷感叹四川环境的巨大变化。
作风务实的刘奇葆强调“清简务本、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他高度重视并亲自处理民众信访,大到环境保护、基本建设项目,小到民众对市场卫生的投诉、中考考生对电话查分收费的不满等,都亲自关心,与民众保持直接的沟通联系,留下许多佳话。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治蜀兴蜀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刘奇葆一直秉持这一政绩观与战略思维,做事情既要有益当代,同时也要造福后代。
主政四川后,刘奇葆继续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落实到他的治蜀方略中,一系列关系四川百年发展的战略决策付诸实施。
其中,最为重要、影响最为深远的要数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水利建设和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
“蜀道难”是千百年来制约四川发展的瓶颈。这几年四川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不失时机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经过连续三年的集中开工建设,四川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双出现“在建里程超过通车里程”的建设高峰,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基本骨架基本奠定。
四川是水资源大省,实际上是用水小省。治水兴蜀,当务之要在于抓好四川短缺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在刘奇葆的主导下,这几年四川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启动实施了“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规划到2015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并在此基础上,力争用五年时间再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
四川是内陆盆地,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刘奇葆提出了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变“天府之国”为“天府之域”,变“内陆盆地”为“西部高地”。
震后这几年,是四川推进开放合作力度最大的时期,利用外资总量、外贸进出口总额、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均居中西部首位,四川正在成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最大的窗口和最重要的平台。
这三年,注定是刘奇葆永生难忘的三年,而他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个三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