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中日韩:同舟共济化危为机
日本震灾助推中日韩三方合作机制化,搭建有效合作平台
本刊记者/赵杰(发自北京)
5月22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东京与日韩领导人共同发布《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宣言》(下称“宣言”),举世瞩目。
《宣言》写道:“我们对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深表慰问。这一事件提醒我们,三国地缘相近,人民友好,三国合作十分必要。”宣布三国合作秘书处于今年在韩国成立,并“将保持和加强高层交往,决定在每年三国外交高官磋商期间举行亚洲政策磋商,以加强对各自亚洲政策全面、客观和深入了解,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温家宝指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是中日韩合作最为重要的基础,此次领导人会议再次向三国人民传递了信心和力量,要以此为契机,携手推动三国合作迈入新阶段。
震灾助推剂
“微笑地生活下去。”5月21日,日本福岛,温家宝写下的这句话,让当地灾民动容。那一刻,世人想到罗曼·罗兰的一句话:“我们得感谢灾难,我们是灾难之子。”纵观两国的过往,想必不少人同有感慨。
在写完这句话的第二天,温家宝与日韩两国领导人共同发表《宣言》,提出今后在灾害管理与核安全、经济增长、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合作。诸多成果被分析人士给予高度评价。
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宝云认为,此次三国领导人会议取得实质性合作成果,“日本发生的灾难是助推剂”。
《东京新闻》题为《以邻人的支援为动力》的社论认为: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和韩国积极展开救援活动。“中国将日中关系称之为‘一衣带水’,韩国将日韩关系称之为‘不能搬家的邻居’,正因为有这样的国民感情,我们才收到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救援。”
该社论结合22日的《宣言》认为,除了经济和文化交流,现在又增加了灾害管理合作与核安全合作等跨越国境的课题。希望充分利用邻国援助,加深相互信任信赖,解决面临的难题。
《朝日新闻》的社论题为《以震灾结成的纽带为基础》,认为“因东日本大地震,人们再次注意到,以邻国的纽带为基础,可以取得丰硕的合作成果。在东京举行的日中韩领导人会议,强化了上述想法。”并提出,“日本灾后重建需要亚洲支持,日中韩的合作关系则是基础。”
另一家媒体《日本经济新闻》在《以震灾合作为契机,与中韩建立共助关系》的社论中认为,“国境相接的邻国,容易发生摩擦。但是,邻国有难时,互助不可少。日中韩领导人会议成为构建共助关系的重要一步。”“日中韩三国关系决定亚洲的稳定。通过核安全和灾害管理合作,希望三国增加信任,推进合作关系。”
杨宝云认为,在自然灾难面前三国有了很强的合作愿望,《宣言》也体现出了各国实实在在的合作诚意。
“地震后引发的核安全等问题,使三国意识到加强合作非常必要。”外交学院教授、东亚和平与发展战略论坛特约研究员周永生认为,此次达成宣言,相比以往的共识和声明更有分量,其中提出各方第一时间根据对方需要提供支持和援助等,都体现出细化、务实的合作。
搭建合作平台
当然,灾难面前的合作诚意并不意味着三国彼此之间芥蒂全无。杨宝云认为,日本大地震让彼此看到三方合作的重要性,但涉及到双边关系的领土、领海等很多现实问题并不会随之解决,也不能指望很快就有解决方案。
“各种历史遗留问题暂时不能解决的会搁置,当下首要的是在重大问题上的合作。”杨宝云认为,在这些重大问题上的同心合作对三方合作机制化、搭建有效的合作平台有积极作用,一旦这个平台搭建起来,彼此有分歧、摩擦就可以尝试在其上进行对话、沟通予以解决。
5月22日,外交部长杨洁篪告诉记者,温家宝在会议上就三国合作提出多项建议:积极支持日本灾后重建工作,在双边和三边层面开展合作;高度重视核电安全问题,建立中日韩核电安全交流与合作机制;切实推进防灾减灾合作,今年下半年举办东亚地震研讨会,中方出资启动东北亚地震、海啸和火山研究项目。
在经济方面,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争取明年启动三国自贸区谈判,努力在今年内完成三国投资协定谈判;加强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合作,成立中日韩“可再生能源产学研创新联盟”;加快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将进一步加强三国面向未来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在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杨洁篪说,三国领导人并就东北亚形势、东亚区域合作、国际经济形势等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
根据《宣言》,三国将进一步促使三国投资协定谈判尽早达成实质性共识;决定加快三国自贸区联合研究,以便研究能在今年内完成,并即采取后续步骤;建立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鼓励在三国运输及物流部长会议机制下进一步推进三国无缝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早日实现三国陆海联运。
就地区和国际问题,三国强调将采取切实行动为重启六方会谈创造有利环境;加强东亚区域合作。
另外,三方将考虑组建一个由三国防灾和灾后重建专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将在日本举办科技合作的“绿色技术论坛”。该论坛旨在共享基础研究成果,并在决策者与科学家之间建立紧密联系。
据5月23日《联合早报》报道,在中日两国领导人会晤时,温家宝再向日本“送大礼”,承诺放宽日本灾区食品进口限制,并宣布,包括6月中派贸易团赴日洽谈重建投资项目、派大型旅行团和拨款1000万支持防灾科研。
由此,该报道认为,这是第二次世界战结束后中国首次大规模援助日本。从日本援华到中国援日,中日关系正经历新的“历史转折”。
周永生认为,对于中国给日本的援助,不能看做是历史转折。一方面在中国遭遇汶川地震时,日本也曾给予类似援助;另一方面中国的援助行为,是尽一个地区大国的责任,不能上升到中日关系转折这样的高度。
杨宝云也表示,应以平常心看待中国的援助行为。
自贸区提速
周永生认为,除了加强共同应对灾害的合作,“最重要的是经济增长问题”。而其中提出要在今年内完成自贸区联合研究,“这次表述的进度比以往要快”。
据悉,按照《宣言》,中日韩三国自贸区的研究进度较此前的预定期限提前了一年左右。此前由于种种原因,该研究推进迟缓,因此也成为东亚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障碍。
“加快推进成立自贸区有重大意义。”周永生认为,其对于中国、日本和韩国经济发展各有其积极作用。对中国有利于其扩大东北亚市场;在欧美市场增量不足的情况下,三国融入东亚经济区显然不可避免。这对日本彻底摆脱金融危机和灾后不利影响,以及对韩国更多地从东北亚市场获利都是有利因素。
5月20日,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发表文章认为,中日韩三国建立自贸区,将极大地增强三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也将带动地区经济一体化。提议“应当为尽早实际启动谈判创造有利条件”。
他在文中认为,中日韩都是地区与世界经济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作也是东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奉行“开放的地区主义”,对合作始终保持开放透明。中日韩三国要与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框架下的伙伴一道,共同推进地区合作的积极势头,共同应对全球性风险和挑战。
杨宝云则认为,从此次会议达成的成果看,三方加速自贸区研究进程之后,东北亚区域合作也有望较快形成机制化模式。而自贸区的内容成为他评价此次会议“非常成功”的依据所在。
根据《宣言》,今年的东亚峰会将迎来美国和俄罗斯两个新的国家参与。对此,杨宝云认为,这体现了东亚地区的合作和发展是本着开放而非封闭的精神在推进,一方面可以消除美国担心自己被排除在外的顾虑;另一方面有助于区域平衡和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