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在祖国的边境线上,高原戈壁、林海雪原、远洋孤礁、生命禁区,边防军人高擎党的旗帜,与巨浪搏斗、同严寒抗争,与孤独为伴、向极限挑战,忠于职守,忠诚使命。
在党的90华诞即将到来之时,黑龙江省军区主办了“边陲哨兵心向党”主题实践活动暨首届中国“边陲”哨兵代表交流会。来自祖国边防线上最东、最南、最西、最北的哨兵代表,齐聚北极漠河,共同讲述一个个戍边人爱党尽忠心、爱国立壮志、爱边建功业、爱岗做奉献的动人故事。
东方第一哨:英雄哨所英雄兵
【背 景】
“东方第一哨”始建于1969年,地处北纬48度15分42秒,东经134度40分32秒,在祖国大陆的东极点上,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乌苏镇,是祖国“最先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地方”,哨所先后23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哨所和“红旗观察哨”, 2次荣立集体一等功,3次荣立集体二等功,6次荣立集体三等功。1984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亲笔为哨所题词“英雄的东方第一哨”。
“在祖国边防最东端的角落,耸立着我们小小的哨所。每当星星月亮悄悄地隐没,那是我第一个把太阳迎进祖国……”3时40分,一轮火红的朝阳从江面冉冉升起,给“东方第一哨”执勤战士披上一道绚丽的朝晖。随着这个哨所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来这里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今年预计将达到七八万人次。
班长方朝对我们说:“能在这里为祖国执勤放哨,我非常自豪!每当家人和亲友从电视里看到我们执勤的身影时,也都为我们感到无比骄傲。”连长陈国良告诉我们,“东方第一哨”与“西陲第一哨”和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建立了联系,互换过国旗,共同发出守卫好祖国的誓言。
“别看这里夏天热热闹闹,冬天却冷冷清清。”团政委曲道成介绍说,“乌苏镇冬天的最低气温达-41℃,风狂雪大,周围没有人烟。但战士们以苦为乐,不仅坚守边防,而且学会享受边防。”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战士们已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哨所装上了自来水,可以打球、看电视、上网、到阅览室读书。
边防无小事。这是上士项胜奎傅欢的亲身感受。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具有丰富的鱼类资源,为防止一些渔民夏季越界捕鱼和冬天在冰面上不小心越过国界,哨所执勤战士不厌其烦地发出信号,为维护中俄友谊尽了自己最大的责任。
【感 言】
苏晓宇(士官):“东方第一哨”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责任担当。作为这里的哨兵,我既感到无上荣耀,更感到责任重大、使命神圣。
西陲第一哨:风雪边防铁脊梁
【背 景】
“西陲第一哨”地处东经73度55分,北纬39度41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吉根乡境内,海拔3000米,在我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国接壤处,是祖国“送走最后一缕阳光的地方”。连队连续10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18次。1999年3月,兰州军区授予该连“西陲戍边模范连”荣誉称号,连队党支部2001年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斯姆哈纳边防连守护着100多公里长的边境线,其中到被称为远山口的6020高地巡逻最为艰苦。
到6020高地巡逻,途中不仅需要在外风餐露宿八九天,还要通过两道生死关。一道是5230冰达坂,一道是托呼秋山上的攀崖坡。官兵每上去一次,都面临着一次生死考验。
盛夏的一天,连长黄学带着巡逻队抵达人畜无法正常行走的攀崖坡时,已是下午3时多了。距国境线实际距离不足一公里的攀崖坡,坡度足有五六十度,即使兵强马壮,最快也得四五个小时才能爬到山顶。
在翻越5230冰达坂时,黄连长在前面拉着马尾巴往上攀,每挪动一步,都要用战备锹给后面的战士凿一个脚窝,谁知马失前蹄,把他摔得多处受伤。当他们到达达坂顶部时,剩下的唯一给养,就是维吾尔族战士艾合买提的一壶水了。黄连长动员大家每人喝几口,而他自己却背过身去,偷偷地吃着冰块,干裂的嘴唇被沾得血肉模糊。幸好这天傍晚他们在山脚下遇到了我方看护草场的一位牧民,这才得到了简单的给养补充。
“快,扶住连长!”一名战士惊呼。当他们快接近攀崖坡顶部时,黄连长险些又一次摔倒。此时,他们个个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可老天还不长眼,又下起了冰雹,噼里啪啦地往官兵头上砸。天又快黑下来了,战士们看着黄连长带伤爬行的艰难情形,噙着泪近乎哀求地说:“连长,你再不能往上爬了,我们几个人上去就是了。”“那怎么行……”又过了两个小时,他们终于登上了国境线上的6020高地,端端正正地刻上了自己的名字。
在高地一侧的峭壁上,如今已密密麻麻地刻满了连队官兵的名字,那是他们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见证!
【感 言】
邹献勇(指导员):带队干部到不了巡逻点,那是失职,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当干部的越要带头咬牙挺住,要让党和人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