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航母计划出台始末 购“瓦良格”花两千万美元(2)

2011年08月12日 17: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航母“费效比”

  到了80年代,航母论证开始与改革开放联系起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亦克亦生。

  改革开放被定为国策以后,出现了一个问题:改革开放就要“走出去”,但谁来保护这些走出去的中国利益?陆军、空军都过不去,依靠其他国家也不现实。“这时,中国社科院的一位专家提出,改革开放必须有以航母为中心的强大海军的支持。”于瀛说,这种观点出来以后,国防的、军工的也都跟着提。

  1982年,刘华清出任海军司令员。在70年代初的那次论证无果而终后,这位有着多年主管海军部队及装备发展经历的将军,又在1975年向邓小平汇报整个海军建设与发展的建议信中,提到了航母问题。

  郑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第二轮论证开始的时间大约是1986年。在此之前,以海军装备技术部为主的相关部门为论证做了诸多准备,刘华清对航母的态度也日益明朗。

  1984年1月,第一届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召开。会上确定了海军装备技术五支力量的分工:论证以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为主;试验、试航(飞)以试验基地、舰队为主;订货、监造、检验验收以军代表为主;同时,院校、试验基地、军代表和有关部队也要承担一定的装备论证、科研、技术革新等工作。海军装备技术部则在海军党委领导下负责协调组织和经费分配。

  在这次会议上,刘华清对航母的表态是“现在国力还不行,要等一段时间”。

  1985年12月,海军第二届装备技术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尽快缩短海军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会后,海军装备技术部提出了以后15年海军装备的发展设想。其中提到了要启动航母论证。刘华清对此给出的指示是:航母总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

  1987年1月,海军第三届装备技术工作会议召开。刘华清在会上指出,要把航空母舰搞得能适应未来战争需要,要很好地研究和论证。这次会议后,刘华清让郑明准备向上级的汇报材料。

  1987年3月31日,刘华清带领张序三、李景两位副司令,以及海司和海装的相关人员,向总部机关的领导汇报。刘华清选择了一个能最大限度降低领导顾虑的切入点:着重说航母的作战费效比。就是说相对于其他保护海权的形式,对航母的单位投入能带来更大的安全效益。

  一位受访海军中校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80年代,要发展航母,经费始终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问题。1985年中国军费的总投入为192亿元,还不够买一艘美国大型核动力航母。基于此,在刘华清汇报的规划里,将航母上型号(即决定造什么规格的航母)的时间拟定为2000年。

  在这次汇报中,刘华清澄清了几个让航母变得遥不可及的观念:一是航母编队并不需要全部新造,编队中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就可以与机动编队共用。因为即便没有航母,海军还是需要驱逐舰和护卫舰,这些舰艇既可以作为航母编队的舰只,也可以作为机动编队的舰只。

  另外,基于保护海权的需要,就算没有航母,飞行半径较小的航空兵还是要发展。发展航母并不会增加飞机的总数量,只是把这些飞机改成舰载机。这可能会多出一些成本,但也不会高很多。

  刘华清说,通过对海上战争研究发现,使用岸基飞机来保护海权非常浪费。“因为它的留空时间短,所需飞机和机场的数量很多。”

  “因此,发展航母编队,是一个如何调整装备经费使用方向的问题,不需要大量增加装备费。更重要的是,有了航母,海上机动作战编队的作战效能会大大提高。”刘华清说。

  这次汇报,在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工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88年12月,国防科工委科技委评议申报的软科学课题,“我国航母及舰载机发展可行性研究”被列入12个入选项目之一。船舶第七研究院原副院长尤子平于当年在青岛召开了航母学术研讨会,在航母的重要性、中国发展航母的必要性、尽早发展航母的可能性、研制指导思想、设想的航母战术技术状态以及论证开路、预研先行等6个方向展开了热烈讨论。

  时任国防部长秦基伟、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航天工业部长李绪鄂均表态支持航母。丁衡高说,发展航母的迫切性比载人航天迫切,现在航母、新歼、核潜艇、预警机、卫星这些大项目,到底以哪个项目为重点,党中央、军委要下一个很大的决心,一要全国全军排队,二要军兵种排队。

  时任总参谋长迟浩田在南海演习结束时说,军委对航母问题议了很多次,但是苦于经费不足,思虑再三,航母暂时还是不能上型号。军委副主席杨尚昆说,我们这样大的国家,没有一两艘航母不行,当然,现在还不能这样搞,下一代人把它搞出来。

  郑明说,这段时间,有关航母的观念有很多冲突,赞成的人很多,反对的人也大有人在。反对的人中,有基于个人认识水平的,也有基于对国际形势和国情判断有所不同。“你想让它全停了也不可能,让他马上上马也不可能。”

  舰长班

  刘华清的汇报还产生了另外一个后果:中央军委同意海军建议,1987年在广州舰艇学院开办一届“飞行员舰长班”。目前盛传将担任“瓦良格”舰长的两位热门人选:柏耀平和李晓岩,都出自这个舰长班。

  舰长班学制三年半到四年,开始有10位学员,后来有一位因跟不上课中途退学。郑明说,这体现了一种优胜劣汰的机制。现在,这些人都在50岁上下,年富力强,其中大多数军衔都高于上校或大校。

  郑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个班的开办,证明了刘华清在航母发展上的远见。“对航母来说,舰长是关键,他不仅要抓技术,还要研究海军战略,还要搞指挥管理,还要懂各种技术,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

  航母的舰长既要有飞行员的素质,又要有航海的素质。美国航母的舰长,受限必须是飞行员或空勤出身,一般都要求在战斗机上至少有3000个小时的飞行经历,并在航母上有过800架次的起落指挥。其次,在担任航母舰长之前,还要有相关军事院校的培训或任职经历,以及在两栖攻击舰或者大型舰艇上担任舰长的经历,然后到航母上担任副舰长,最后才会被提拔为舰长。

  郑明透露,选拔舰长班学员在当时是非常机密的事,主要但不限于在海军内部选拔。当时,海军院校有个分工,广州舰艇学院搞舰长培训,大连舰艇学院搞部门长班,比如航海长、通讯长等。“舰长要求这些都要懂,但不一定很专。”

  郑明说,当时海军装备技术部对科研经费的分配,有时就着眼于培养人才的需要,而不拘泥于追求直接的成果,同时也照顾到教授如何用科研把研究生带出来。“造航母要十年二十年,培养人才也需要这么长时间,甚至更长。舰长班已经过去20多年了,现在果然培养出几个人了。”他说,这需要组织有意识的培养。“从副舰长到实习舰长到代理舰长;从护卫舰到驱逐舰,再到驱逐舰支队长。你得给他机会。包括出国访问、执行护航等。”

  “飞行员舰长班”只举办了一届。这与当时充满争议的环境有关。“在有争议的条件下,做这么多事已经不错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舰长班本来是奔着2000年航母上型号的目标培养的。航母项目被推迟后,这些飞行员舰长不断地接受段炼和培训,有的被分配担任驱逐舰舰长。这一背景使中国的航母与驱逐舰建立了联系。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