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光学零件制造加工水平很低,一些厂家甚至还在沿用数百年前牛顿发明放大镜式的手工作业方法。而西方国家则对先进技术资料进行了严密封锁。
李圣怡教授带领团队毅然将攻关的目标锁定世界上最先进的超精密加工技术。 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创新的每一步都异常艰难。
研制抛光轮,全部可借鉴的资料就是国外杂志中的一插图。负责设计的彭博士为此绞尽脑汁。一天在家中吃饭,冒着热气的高压锅让他顿生灵感:国外资料里抛光轮的插图和高压锅长得不仅像,两者工作原理也相似。他放下饭碗,抱着高压锅就跑向加工厂。不久国内首个抛光轮诞生了。
这是一种巧合吗?不,这是肩负使命的探索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结果,这其中,饱含着太多的汗水和艰辛,付出的是生命和热血。
多年耕耘,他们成功了——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精度磁流变加工和离子束抛光装备,使我国光学加工一步跨入“纳米精度”时代。
对于国防科大创新团队来说,“自主创新的境界就是精益求精无极限,成败往往就在毫厘之间”。
校园里,广为流传着于起峰院士“自己砸自己饭碗”的故事——由他研制的某型号光测装备即将列装,他自己却突然不同意,原因是他又找到了更好的方法,可大大提高装备技术性能。
就是靠着这种精益求精的“痴迷”,于起峰院士带领快速响应空间系统与技术创新团队完成了“全国靶场40年来判读系统的新变革”——测量方法实现了从模拟到数字、从手工到自动、从三维测量到六维测量的飞跃,精度、速度及效率均提高了10倍。
“要干,就要瞄准世界一流,做出自己的东西!”怀着这样的使命和担当,国防科大创新团队书写出一个个传奇——
数据分析技术创新团队用一道数学公式改变了一支部队的执勤模式,革新的弹道跟踪数据自校准方法,为我国弹道数据处理系统和系列卫星导航定位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手段;
网络技术创新团队成功研制出10万亿比特级IB交换机系统,完美解决了高速信号系统传输等诸多关键技术,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拥有研制该型交换机系统能力的国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