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黄奇帆:政务公开未能充分体现群众诉求亟待完善

2011年09月15日 05:42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政务公开是“连心桥”、“风向标”、“润滑剂”、“紧箍咒”

  □如何反映群众诉求,让群众及时准确地得到政务信息,是深化政务公开的重点

  □在政务公开的内容创新上,突出行政决策、民计民生、面向群众、向基层延伸等 “四个重点”

  □在政务公开的载体建设和方式创新上,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便民利民

  □在政务公开的考评机制创新上,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准则

  编者按: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政务公开的步伐如何同步跟进?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政务公开存在哪些困惑,面临哪些难点,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突破?政务公开怎样顺应群众期待,满足社会需求?本期,我们邀请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一起探讨重庆市在这些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本报评论部:重庆正在进行一场以民生为导向的改革发展。无论是公租房建设还是户籍制度改革,与全市人民的安全感与幸福感密切相关,特别与占相当比例的中低收入人群、农民的利益休戚相连。政策性强、牵涉面广,而触及的都是社会敏感穴位。可想而知,政务公开有很大压力。作为地方政府的治理者,“政务公开”在你们眼中,居于怎样的位置?是“备选项”,还是“选择性公开”?

  黄奇帆:确实有压力。但这3年一系列的民生改革,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政务公开是必需的“窗口”和“切入点”,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作。不是“备选项”,而是“必选项”!可用四个比喻来描述政务公开之于重庆的意义。

  一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通过政务公开这个平台,政府可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还能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这样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是地区发展环境的“风向标”。如果一个地区政务环境好、信息对称,办事效率高、成本低,连同重庆这样的低税费、低融资、低物流、低要素、低物业的“五低成本”环境,更容易产生集聚效应,形成发展合力。

  三是协调化解矛盾的“润滑剂”。通过深化政务公开,建立政府与群众双向互动机制,就能够在协调化解矛盾过程中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也能够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最后,是政府自身建设的“紧箍咒”。政务公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的一项创新,将政府行为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可以增强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约束力,促进勤政、廉政、高效。

  这几年,我们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政务公开局面,并且,逐步从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转变,从静态公开向动态公开转变,不断创新政务公开的形式和内容。去年,全市政府网站群IP访问量达2678万人次,页面浏览量9528万页,各级政府机关网上主动公开政务信息37万条,受理邮件9.2万件。据抽样调查,目前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3.8%。

  本报评论部:公众对政务信息的关心,实质是对自身利益的关切。然而,“公开的不关心,关心的不公开”等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社会关切。在重庆的实践中,你们如何保证公开信息与群众利益有机结合?有哪些探索?

  黄奇帆:我们突出了“四个重点”。首先,抓好行政决策公开,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在决策前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其次,抓好关乎民计民生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关键环节的政务公开,让每位政府工作人员都明确职责,严格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让老百姓都知晓并监督政府是如何办事的、办得怎么样。

  第三,抓好面向群众的办事公开,加大教育、医疗、供水、供电、供气、电信、金融、农资、社保等公共领域的办事公开,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还抓好政务公开向基层的延伸,推行乡镇、村级便民服务免费代办制度,重点公开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征地补偿、涉农补贴、扶贫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等情况,让老百姓心中有本明白账。

  可以说,政务公开是一项民生工程,是发展环境的改善工程,也是政府形象的一个标杆,更是加强和创新政府管理的重点之一,必须站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来推动此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