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辛亥风云:武昌三声枪响 开启共和之门(组图)(2)

2011年09月27日 11:0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追忆

  打响第一枪的熊秉坤之子熊辉:

  父亲从未

  用名声捞好处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正目(班长)熊秉坤对空连发三枪,正式发出了推翻腐朽清廷的发难信号,拉开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序幕。熊秉坤也因此被称为“熊一枪”。

  100年后的一个夏日,工程营旧址前,熊秉坤之子、85岁高龄的熊辉对记者侃侃而谈,畅叙父亲百年前参加武昌起义的经历和光荣的辛亥精神。

  对于父亲的历史功业,熊辉表示,武昌首义打响第一枪,并非是父亲的个人功劳,而是因为主客观的形势,是“时势造英雄”。

  熊辉说,当时革命党人早已在湖北新军发展成员,又拥有军械库,加之他父亲率领敢死队奇袭,终能取得首义成功。他说:“我父亲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担当了历史性的关键角色。但是,我父亲只是武昌首义枪声中的一个代表人物,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不仅属于参加武昌起义的革命志士,更是当时所有发动、支持辛亥革命人士共同奋斗的结果。”

  熊辉回忆说,通过“旁听”父亲口述,熊辉逐渐了解了父亲经历的辛亥革命历史,认识到武昌起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在熊辉眼里,父亲性格耿直,为人坦率,“是个铁汉子、硬骨头”。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家里,熊秉坤都很少主动提起武昌首义第一枪的事情,更不以“熊一枪”的名声获取好处。

  “父亲对自己一生最大的影响就是辛亥革命精神。”在熊辉看来,辛亥革命精神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以天下为公为己任,爱我中华的民族精神;“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的精神;改天换地、默默耕耘、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无私无畏、忠贞奉献、毁家纾难、甘洒热血的大爱精神;胸怀大局、求同存异、风雨同舟、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

  ■专家点评

  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冯天瑜:

  武昌首义绝非无端从天上掉下来

  作为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今年格外忙,关于辛亥革命的采访、讲座及会议等活动一场接一场。日前,他向南方日报记者讲述了武汉与辛亥首义之间的因果联系。

  南方日报: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具有偶然性,您觉得呢?

  冯天瑜:武昌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虽然武昌首义带有很大的“猝发”性质,但历史并非由偶然构成。看待辛亥革命不能只局限在一两年内发生的大变动,而是要通过表面的变化看到内部的深层原因和趋势。恩格斯的一句话很好地阐述了这个观点:革命一天等于二十年。辛亥革命虽是1911年爆发,但我们不能只看这一年,而是要推到1861年,这样才能更好地认清历史。

  南方日报:广州是革命的策源地,但辛亥首义为何发生在武昌?

  冯天瑜:湖北之所以成为辛亥首义之区,首先与湖北成为洋务运动后期的中心地区相关。其次,还与湖北民族资本的形成有着内在联系,19世纪末开始形成起来的湖北民族资产阶级,分为上层和中下层两个阶层。其中,中下层资产阶级较富于革命性。再次,还与湖北革命党人艰苦卓绝的发动工作有关。湖北党人实践了自己的豪言壮语,用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为武昌首义铺平了道路,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悲壮剧。

  南方日报:武昌首义与清廷在湖北的统治状况有怎样的关系?

  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的金字招牌,是由湖北党人的胆略、献身精神和脚踏实地的活动铸造出来的。革命的爆发地,往往既是革命力量的聚集点,又是旧制度链条的薄弱环节。辛亥前夕的湖北,不仅是革命党人惨淡经营的基地,也是清廷统治特别脆弱的一环:张之洞治鄂以来聚积的物质力量——近代工业、新军、新阶级和新知识阶层,在湖北党人辛勤不懈的努力下,一并转变为向清朝的薄弱环节猛然打击的铁锤,清廷整个统治链条随之解体,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大厦终于轰然崩坍。

  南方日报:至今距辛亥首义已经100年了,应该如何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冯天瑜:辛亥革命的意义主要有“一破一立”两个方面,“破”是指推翻了延续200多年的清朝,推翻了延续2000多年的专制体制;“立”是指建立了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为中国的文明继续向前推进铺展了一条星光大道。

  ■见证百年

  叶帅80高龄为起义门题字

  武汉起义门有一段传奇的故事。武昌起义爆发后,金兆龙奉命带兵到中和门,准备出城迎接南湖炮队。不料城门紧锁,金兆龙心急如火,双手用力一扳,竟把一尺多长、3斤重的铁锁拉开。炮队入城后,里应外合,战斗进入了最紧张、最激烈的决定性阶段。

  1912年,中和门因此得名“起义门”。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后,为拓展市区,决定拆除武昌城墙和城楼,“中和门”因在辛亥首义中的重要作用而得以保留下来。现门洞上方刻有“起义门”三字,是叶剑英元帅在80多岁高龄时所题。

  工程营

  1911年10月10日,湖广总督瑞澂为防革命党人暴动,下令将新军士兵限制在兵营内。殊不知大多数新兵早就受到革命熏陶,而瑞澂对自己座下的“火药桶”浑然不知。

  当晚,湖北陆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驻地,新兵程定国等与值星排长陶启胜冲突,共进会支队长金兆龙一声高喊:“弟兄们还不动手,更待何时?”程定国开枪射击,武昌起义由此拉开序幕。

  目前,工程营住房旧址已无存,旧址处立有纪念碑,现二层楼营房系上世纪50年代按原貌重修,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记者 雷辉 实习生 吴丹 刘竹溪 摄影:新华社供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