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天津密谋讨袁,事败就义
1915年,3月4日。
北京宛平城。这天,连晴数日的天空忽然变脸——乌云密布,似暴雨将至。
此时,在袁世凯政府的军政执法处刑场上,年仅39岁的张培爵走到了生命尽头。他和邹杰等数名革命志士将被执行死刑。
“张培爵!……”
现场,负责提调的原重庆知府钮传善喊到他的名字。仰望天空,张培爵问:“天变风作,尚行刑乎?”言语中,透露着对自己看不到中国革命成功的遗憾。
张培爵走了,带着遗憾离开。原本,在他手中,还有一枚要射进袁世凯复辟政府的子弹。
他的被捕正是因为潜伏天津,伺机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起事,推翻袁世凯政府所致。
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张培爵与邹杰等人就潜伏于天津机器织袜作坊,伺机起事。
在天津两年,张培爵曾多次致书家人要求举家迁津。
但是,家人一直无法理解。直到后来,他才在一封家书信中透露了缘由——
“路过上海,适孙先生由苏返,约谈一切。还款待黄克强到上海,将再与中山先生共商大局。”
原来,潜伏津门实为国内策划讨袁机关。要求举家迁津,是借此避袁猜疑。
然而,张培爵和其他同志没想到,这一切已被袁世凯派出的特务掌握。袁家三公子袁克良更是指使密探李捷三,佯称找人合伙经营织袜业,实为抓捕张培爵等人。
1915年1月7日下午,张培爵与李捷三乘车前往四川饭店签约,中途李捷三临时有事要下,并随手递给张培爵一迭稿纸,说是合资经营织袜业合同。
张培爵放入怀中,与李捷三拱手道别。
然而,车刚驶出租界,军警一拥而上,从张身上搜出那迭稿纸,上面竟是反袁政府的“志诚团”章程。张培爵欲申辩,扭头四望,李捷三早已逃遁得不见踪影。
张培爵走后,坊间曾传说,他坐着受刑,子弹射中额角,鲜血喷溅,身躯端坐多时才倒于地。
他不想倒下。因为,他的理想在那时尚未实现。(记者 杨帆 实习生 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