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动力来自民间,政府须提供制度环境
“社会建设”作为近年来的热门议题,一直是舆论热议的焦点。过去一年时间内,传统媒体有关社会建设的报道高达16368篇,互动社区方面,以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为例,其相关话题的微博数高达37万多条。社会建设话题受到网民的广泛关注,网民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参政热情,以此次广东省委政法委、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发起的“是否通过立法来惩罚‘见死不救’”调查为例,在一天不到的时间内,有将近一万人参与了此次调查,相关微博数已超过一万条。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社会建设的方向,在将近一万个调查对象中,63%的人认为,应该先立法保护见义勇为不被诬陷。显然,舆论倾向于将社会建设的希望寄托于政府引导和社会自建相结合,社会建设的主体是社会而非政府,政府的职责在于未为社会建设提供制度环境。
前段时间,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针对广东民间组织坤叔公益团队“转正”受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转变观念,努力成为社会公益和社会慈善发展的助推者,而不是制造障碍。
针对近年来跌倒老人无人搀扶的现象,中国好人网创办人、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谈方在华师大的支持下建立“搀扶老人风险基金”。该基金建立的意义在于让人们大胆地搀扶摔倒老人,而由搀扶老人引起的相关费用则由基金提供。
社会建设的动力来自民间,舆论对该议题的热情,间接表明了社会建设的方向,即要重视民间组织的自我建设,清除制度障碍,特别是要避免出现公权力打击民间组织的现象。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何小手
道德颓势与社会环境存在密切关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