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超八成受访者称教育冷暴力普遍 “差生”概念被泛用(2)

2011年10月25日 07:5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教育“冷暴力”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教育“冷暴力”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调查中,受访者认为首因在于“教育理念中缺乏对学生自尊心的重视与培养”(78.2%)。

  其他原因依次是:老师只根据学习成绩来评定学生,对差生“贴标签”(66.0%);老师压力大,不愿多花时间对差生耐心教育(45.7%);提倡惩罚的传统教育理念作祟(39.6%);不能体罚学生,老师的“冷暴力”是无奈之举(24.5%)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出现教育“冷暴力”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孩子权利的认识与尊重。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强调“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当对孩子的体罚被禁止时,这种惩罚孩子的传统就会演变为“冷暴力”。

  “‘差生’观念被广泛认同与使用,也是造成教育‘冷暴力’的重要原因。”孙云晓指出,科学研究发现,每个人的智力结构都不一样,没有绝对的“差生”。但是在当前应试教育下,考试考得好的就是好学生,考得差的就是“差生”,许多老师也认为“差生”是朽木不可雕也。这种区分本身就是对孩子的“冷暴力”。

  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现代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梅玲认为,教育“冷暴力”的出现与一些老师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对于许多老师而言,他们在用挖苦、戴“绿领巾”等方式教育孩子时,可能并没有恶意,而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另外,社会的冷漠与缺乏爱心也可能传导到老师身上,再加上许多老师对自己的待遇不满,很容易导致教育‘冷暴力’出现。”

  “冷暴力”造成的心理伤害更难恢复

  浙江省台州市某中学老师朱倪(化名)认为,所谓教育“冷暴力”,很多时候是老师的无奈之举。他说,一个老师要管几十个学生,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如果既不能体罚,又禁止“冷暴力”,那老师还要不要管教学生了呢?“据我所知,很多老师或多或少地都采用了‘冷暴力’的教育方法,而且一些家长对老师的这些做法也采取默许的态度。”

  民意中国网网友王先生认为,对于一切形式的教育“冷暴力”,都应该零容忍。据他了解,美国的老师在给学生发放考完的试卷时都会一再叮嘱义工,对任何孩子不能有眼神上的区别对待。因为即使是一个眼神,也可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

  公众对教育“冷暴力”持何种态度?调查中,72.0%的受访者反对任何形式的教育“冷暴力”,希望早日将它们清除出校园;20.2%的受访者表示,对于有些不带侮辱性的“冷暴力”可以接受;只有3.6%的受访者认为用“冷暴力”的方式教育学生很正常,应该支持。

  张梅玲提醒,相对于体罚给孩子造成的身体伤害,“冷暴力”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更不容易被发现,同时也更难恢复。如果孩子的心理创伤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治疗,有可能给他带来自卑、孤僻等性格缺陷,还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解决教育‘冷暴力’的关键在老师。一方面,国家应该采取务实手段,提高老师待遇,为老师的工作创造一个轻松、有保障的环境;另一方面,老师也应该注意提升自身的素养。”张梅玲说。

  孙云晓认为,要解决教育“冷暴力”问题,就应该把《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到实处。政府应该像扫盲一样,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念与内容普及到每个老师和家长。对于违反这部法律的行为,一定要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不能用道德谴责代替了之。

  “我们更要树立‘人皆可成才’的教育观念。”孙云晓指出,在每个班级中,总会有一些所谓“差生”。对他们而言,不但不能用“冷暴力”的手段对待,反而需要更多的尊重与引导。在以尊重和激励为主的教育中人们就会发现,“差生”其实并不差。(实习生 陈佳慧 记者 向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