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战略以来,各地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方面探索出不少经验。《法制日报》记者采访发现,尽管这些经验各有千秋,但有一点可谓是殊途同归,那就是必须在宪法、法律划定的框架内进行。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杨小军教授认为,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各级党委政府而言,可以说是千头万绪。但不管切入点有多少,有一点是最根本的,那就是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解决问题。
化解社会矛盾必须走法治轨道
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化解社会矛盾对于法治的要求不言而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依靠法治的首要要求,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将各类纠纷纳入法治轨道解决。”杨小军说。
杨小军认为,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没有纠纷的社会,任何社会和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纠纷。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畅通诉求渠道”。而要“畅通诉求渠道”,就必须将全部纠纷诉求纳入法律解决范围。从法律制度整体设计上,不留有法律调整不到的“空白”。所以,必须平衡各方利益、合理调整利益、实现实质法治。
杨小军说,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社会利益协调”。这些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平衡主体利益,合理调整好各方利益。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应当让社会公共利益受益,而且,还应当使个人利益主体也能够直接受益,实现公私利益兼顾和双赢。平衡公私利益,才会减少纠纷和增强社会和谐稳定。
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另一方面内容——改善民生,则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民商事方面的立法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在社会方面,尤其是民生方面的立法,虽然近期有了较快发展,但是离社会管理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特别是离保障民生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虽然我们在较短时间内出台了社会保险法、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但作为社会管理基本依据的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等还亟待研究制定。此外,针对社会困难群体缺乏系统保护的现状,应加强困难群体保护立法,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律保护体系。只有社会管理的各项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才能形成全覆盖的社会管理网络和体系,也才能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与提高。
依法行政是社会管理创新关键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在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社会管理方面有诸多举措。对此,马怀德认为,依法行政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
马怀德说,严格行政执法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的紧迫任务。应当承认,在已经制定的社会管理法律法规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关键是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机制,缺乏有效激励和动力机制。为此,应当高度关注社会管理领域的执法问题,通过创新执法的监督激励机制,确保所有社会管理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行政决策是行政执法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社会管理创新的很多方面,政府部门不当决策或者错误决策可能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所以,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规范政府部门的决策行为,特别是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程序制度,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马怀德说。
马怀德还认为,行政问责和监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制度保障。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社会保障、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城市环境建设以及困难群体的保护方面,出现了政府部门管理缺位和越位现象,不仅造成了社会管理的失序,而且积累和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如何确保政府部门积极作为、正确履行职责?必须从建设责任政府的高度,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责,加强行政监督和行政问责。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必须对人民负责,法律赋予政府职权的同时也就设定了政府的职责和义务。在社会管理领域落实行政问责制,既是回应社会公众的强烈期待,也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任务。目前,行政问责的实践已经扩展到各个方面。除了应对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不力要问责,其他领域也在积极推行问责制,比如房价问责、土地问责、城市建设问责、城市环境问责等。建立健全问责制的目的在于,要促使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都能够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防止违法决策、滥用职权、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损害国家公共利益的情形发生。
杨小军也认为,社会管理是一种公共管理,必须在阳光下实施。因此,一要梳理权限,让权力清单理得明白。二要规范程序,让权力行使用得明白。要突出过程公开,规范议事决策程序,突出关键环节,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公开透明机制,规范决策执行程序,推进行政权力透明运行。三要多维制衡,让权力监督看得明白。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专门监督。着力改进监督方式、提升监督实效,全面强化效能巡查、驻点巡查和综合巡查等,构建起决策执行主体与监督主体相分离、目标设定与过程追踪相分离的督导模式,加强对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发挥网络、群众监督的作用,强化社会监督。四要信息公开,让权力公开说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