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遭遇土地瓶颈 乌鲁木齐开发区或与行政区合二为一

2011年11月04日 08:5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土地瓶颈来临 行政回归压力增大

  一个西部开发区遭遇方向之困

  是继续走开发区模式,还是成为一个行政区?当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走过第17个年头之后,遭遇方向之困。

  而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困惑极具代表性。方向之困也是我国52家国家级开发区当下面临的难题。

  据了解,自1984年我国建立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以来,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已批准了52个国家级开发区,它们对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级开发区以占全国万分之零点五左右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国3.55%的GDP。仅2004年,国家级开发区GDP超过6000亿元,相当于当时上海市的经济规模。就像地处西部的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一年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到全市的16.4%,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占全市的23%,成为当地经济“增长极”。

  但最近几年,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陷入“洼地”。

  遭遇土地瓶颈

  开发区遇到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土地不够用。

  土地的紧缺,也让开发区人反思。“由于乌鲁木齐深处内陆,过去因发展心切,积极招商引资。只要有资金投入,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能给开发区添砖加瓦,就急于成型,在企业的规模和产业发展上要求并不高。”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宋金刚说。

  17年间,这个开发区的驻区企业达到2000余家,而其中不乏产能落后、效益低下的企业。正是这种急迫的心情和要求不高的门槛,使土地快速告罄。没有土地,等于折了开发区腾飞的翅膀。

  开发区未来发展的路在哪里,突破口在哪里?

  开发区想出各种招数突围。“无地招商”——在已经入驻的企业上下功夫,深度挖掘这些企业的潜力,使它们增加投入或增资扩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腾笼换鸟”——将一些效益不好,不符合开发区现在发展战略的企业给予适当补偿后请出去,用腾出的土地来吸引效益比更高、更符合发展规则的企业入驻;“兵地融合”——开发区与兵团农十二师联手,实现了两种不同体制的融合,将共同开发土地。

  虽然这些办法对开发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并非战略选择,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土地瓶颈问题,还得另寻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只能是体制的创新”,开发区(头屯河区)区委书记魏毅说,“区政合一”应该是解决开发区今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