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期待政务微博的功能太多、太大了
政务微博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和相关领导的重视,12月2日哈密地委书记郭连山针对网友在微博上的建言献策,写到:“这种方式征求意见一定不能流于形式,要认真听取、思考。”
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传播战略研究所“政务微博观察”的官方微博11月30日组织了一项网络调查,这项调查题为“什么样的政务微博您乐于接受”。
截至12月7日,记者看到,70%的网友选择了“舆情发布:对突发事件给出事实真相说明”;53%的网民选择了“为民互动:微博上沟通反馈、微博下督导解决”;49%的人选择了“权威发布:国情、政务公开,满足基本知情权”。
这也不难归纳出,目前公众对于微博的基本定义还是“发布信息、互动沟通”甚至还有借此解决问题的功能。
但事实上政务微博面对数量庞大的粉丝,以及网友纷繁复杂的诉求往往会应接不暇。据“政务微博观察”反映,即使对快速反应粉丝提问高度重视的某些政务微博也有时会超出承诺时限。
而“绿色——北京”微博12月5日当天截止到下午两点一条微博也没有发布。很多粉丝在前一天的微博中提出的质疑也未得到回应。
“也许我们赋予政务微博的功能,或者说我们期望政务微博的功能已经太多、太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公众也会产生失望感,或许我们需要对微博的功能重新定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互联网专家吕本富说,“在排除懒政的情况下,让微博完成几千万甚至上亿网友的互动基本很难实现。”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表示,政务微博不同于个人微博,很难有足够的人力对所有问题做出一对一的回应。虽然政务微博面对的是个体,但是政务微博所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公共性的、普遍性的问题。而对于公众提出的问题的解决也应该是通过政策、制度、办公机构完成。“这就需要一定时间来甄别、汇总网友的意见,从而把个别问题,上升到普遍问题,最终通过相关流程促成问题解决。”
吕本富提出,对于政务微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重新研究在哪些领域可以用政务微博实施监督,思考如何在监督功能和办事功能上寻求平衡点。再者,政务微博应该更多地考虑把微博作为收集民意的平台,同时借此把政府办事的机制和体制公开化。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