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微博用户在中国呈现爆炸式增长。去年,新浪网发布的《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预计,当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用户将突破6500万。今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数已增长到1.95亿。在最近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钱小芊表示,目前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超3亿。
在微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公众的关注:微博与谣言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意见领袖在微博传播中起着何种作用?微博给政府社会管理带来什么挑战与机遇?如何看待微博对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或意识形态安全可能发生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执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瑞生。
微博可以传谣,但也可以成为“谣言粉碎机”
中国青年报:现在有人将“微博时代”称为“谣言时代”,您是新媒体专家,对此,您怎么看?
刘瑞生:首先要明确一点,谣言自古就有,并不是有了微博,谣言就突然多了起来。微博上谣言的泛滥,主要在于微博强大的传播功能提升了谣言传播的速度、广度和强度。
众所周知,微博有140个字的表达限制,这就注定了微博表达的碎片化。很多人使用微博的目的主要在于表达微观感受,而非客观、理性地陈述事实。在这种碎片化、情绪化信息主导的环境中,短时间内确实难以形成对事物全面、客观、理性、深入的判断,从而给谣言的轻易扩散创造了机会。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不少矛盾冲突比较尖锐,各种利益也在交织博弈,而这些问题都集中呈现在微博这个“拟态社会”中。正是由于大量矛盾与利益的存在,在微博上利用谣言攻击别人、宣泄情绪乃至谋取利益的行为就变得比较普遍。比如,侵犯个人隐私、造谣、恶意中伤竞争对手等,甚至国外一些势力也用类似方式渗透其中。由于我们的互联网表达是匿名的,微博的实名认证尚未普遍推行,匿名且不负责任的“微传播”,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谣言的猖獗。
中国青年报:很多用户感叹,在微博上造个谣很容易,要辟谣却很难。
刘瑞生:的确如此。微博属于低成本传播形态,造谣成本几乎为零。想要辟谣却需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找资料求证,成本非常高。而且由于谣言占有先发优势,先入为主,辟谣的效力远远赶不上谣言的传播效力。
其实,谣言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明知谣言却保持沉默。可能也正因感受到了默许谣言传播的危害,一些网友自发组成了辟谣联盟。我相信,随着微博对现实社会影响力的扩大,随着网民社会责任感以及自身辨别力的提升,会有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辟谣大军”。用不了多久,人们就会发现微博同样也可以成为“谣言粉碎机”。政府、企业、公益组织的信息公开工作做得越主动,谣言的生存空间就越小。
中国青年报:现在有种说法:“一上微博,感觉天都快要塌了;下了微博,感觉身边一切都还行。”为什么微博会给人们这种现实错觉?
刘瑞生:这确实值得好好地深入研究。我个人觉得,这与微博用户的构成和特点有关。现在微博用户的主体是城市的年轻人,他们一般学历较高,表达能力较强,但就业、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使得他们承受着空前巨大的压力。试想,对于一个买不起房、交不起孩子择校费、承受不起高物价,甚至上下班都挤不上公交、地铁的年轻人而言,他要找个地方随时发发牢骚、“吐吐糟”,也很正常。
何况,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期,积累了不少社会问题,老百姓有意见。这也使得微博上集中出现了很多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批评意见。在我看来,这些批评绝大多数都出自好意,目的是希望引起政府重视,尽快解决问题,所以不能把这些批评全部看成消极、负面的东西。不可否认,其中也有一小部分动机不纯的批评,但我认为那不是主流,在中国现在这种全球领先的发展状态下,也难以成为主流。
中国青年报:难得听到有人这么说。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您这样的的洞察,对于生活压力大、容易做冲动表达的微博青年用户,您有什么建议?
刘瑞生:首先,不能为吸引眼球而乱发或随便转发信息;其次,应该了解,微博是集中体现利益冲突与矛盾的“拟态社会”,需要随时对迎面而来的信息提高警惕性与判断力,避免自己成为谣言的传播者;第三点,也是我最想强调的一点,就是微博使用者要有“辟谣有责”的觉悟和社会责任感。只要自己能确认信息不实,就要及时站出来澄清,不让谣言轻易过了自己这一关。在难辨真伪而信息又涉及他人利益时,要学会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想一想。要知道,如果你轻易转发谣言伤害了别人,你有一天也可能成为类似的受害者。
中国青年报:您怎么看意见领袖目前在微博中的作用?
刘瑞生:微博是“自媒体”,每个人都能在上面发言,理论上每个人的话语权是平等的。但现实情况恰恰相反。现实世界中影响力大、有话语权的人,他们的优势也会被带入微博的虚拟空间中,成为那个世界的意见领袖。
按照拉扎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在传播中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现在有些微博上的意见领袖没有善用自己的影响力,他们的一些言论完全可以用“语不惊人死不休”来形容。在传播学上,惊悚言论确实能很快吸引人,让粉丝倍增,影响力迅速扩大,知名度提升,随之而来的可能还有传统媒体的采访或外出办讲座机会的增加,而这些最终都会兑现为各式各样的现实利益。
在微博上待久了,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有些专业人士经常对非个人专业领域的问题喊出“惊人之语”,发表“独家之论”,有些甚至违背基本学术常识,还带着显著的情绪,甚至谩骂。可以说,对于这样的“意见领袖”,就应该多多观察、存疑了。
中国青年报:只是观察、存疑,就可以吗?
刘瑞生:如果这些意见领袖的不当言论触犯了法律,就应依法惩处。但如果没触犯法律,那么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对此,我们这个经历了那么多事情的社会,也应有起码的自信:只要意见领袖的言论有严重错误,我们就不用担心。真理越辩越明,只要能得到充分辩论,一些不当言论的马脚自然会露出来。
据我观察,现在有许多网友已经开始站出来,大胆指出意见领袖言论中的错误,与他们进行辩论。而且经常能看到的情况是,网友摆事实、讲道理,把意见领袖们批驳得无言以对。正是由于参与辩论的网友越来越多,意见领袖的一些不当言论在一定程度上也被消解了,还有一些动机不纯的“意见领袖”的面目也被网友揭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