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驳西方媒体所谓中国在非洲搞殖民主义说法(2)

2011年12月20日 11:13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专家驳西方媒体所谓中国在非洲搞殖民主义说法(2)
制图/李晓军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西方“只采油不炼油”,中国基建改善当地民生

  近年来,随着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西方国家对中非关系的批评也日渐增多,一些西方国家媒体开始诽谤中国,意图破坏中非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形形色色的“新殖民主义”。例如,有欧美学者指责中国在非洲搞“外科手术式的殖民主义”,即以最低限度的破坏攫取非洲的自然资源。

  对此刘海方教授坚决否认,“这种论调毫无道理,那些人或许忘了,几百年来西方国家在非洲大陆的殖民正是一部真正的掠夺史”。实事求是的说,中国并非是向非洲发糖的圣诞老人,但绝不是像西方媒体所诽谤的那样搞殖民主义。“一直以来,中非之间的合作都是秉持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刘海方强调说。

  这方面有很多事例都可以证明。比如,与西方企业在苏丹只采油不炼油不同,200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苏丹能源矿产业部合资兴建了苏丹喀土穆炼油厂,解决了苏丹一直以来需要斥巨资购买成品油的难题。如今,苏丹喀土穆炼油厂是中国海外最大的一座现代化炼油厂,也是苏丹国内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炼油厂。

  统计显示,喀土穆炼油公司利用降解污水绿化了油田周边4万平方公里的草原荒漠。十年里,企业累计投资和捐助公益事业达3228万美元,受益民众超过150万。

  喀土穆炼油公司财务部副经理奥马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苏石油合作不仅给苏丹带来了经济发展,还大大提高了苏丹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前苏丹当地人生活困难,吃饭都成问题,整个国家预算的70%要靠外援。经过与中国十年的合作,使苏丹经济出现了很大变化,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刘海方教授还表示,中非在基础设施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令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安哥拉。长达二十多年的战乱致使其基础设施破坏殆尽,外债高筑,发展资金严重短缺。2002年内战结束后,安哥拉俨然就是“一片废墟”、“满目疮痍”。

  2003年11月,中国商务部与安哥拉财政部签署了《关于两国经贸合作特殊安排的框架协议》,还与安财政部建立起中安一揽子合作联合工作组机制。

  刘教授表示,中安双边协议很好地落实了安哥拉的基础设施建设。时隔5年后,不仅执政党中心地区,就连反对派的据点基础设施都已经很完善。

  中国政府和企业积极参与安哥拉战后重建,双边经贸合作发展迅速。据统计,2008年中安贸易总额为253亿美元,其中从安哥拉进口224亿美元,中方向安哥拉出口29亿美元,安哥拉实现贸易顺差195亿美元。

  平等和尊重吸引非洲留学生,赴非务工问题待关注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07年9月底,通过中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中国共接收非洲50个国家来华留学生约2.1万人次,共接收非洲自费来华留学生约8000人次。目前,我国已成为非洲学生留学主要目的国之一,也是亚洲接收非洲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刘教授表示,非洲学生之所以选择中国除了受奖学金吸引,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给了他们平等、尊重。

  哈里斯来自津巴布韦,从本科到博士一直在中国留学。毕业后打算与在中国相识的同学、比利时女子赛琳回比利时就业,但因为中国学位在那边不被认可,所以迟迟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身份上的歧视,促使一直胸怀中国情结的两人最后决定回津巴布韦从事中非问题研究,以自身经历来看待中国和西方对待非洲的不同态度。

  班布来自刚果(金),在来华之前曾在英国当过多年记者,还在剑桥大学读过两年博士,本有着大好前途,但他看不惯欧洲的盛气凌人,恶言破坏中非合作,于是决定来华留学。很快,他就拿到中国政府资助的奖学金,到北大攻读博士。他说,在西方生活多年来到中国后,明显感受到中国给非洲留学生提供的平等、尊重,这是西方无法给的。

  刘教授最后表示,中非双方合作成果虽然显著,但要想确保这种良好的关系能够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仍需要双方政府的继续努力。比如,目前整个非洲50多国中,40多国都有华人聚居,其中按照官方统计,南非最多。但很少有人知道,排在第二位的国家是位于西南非洲的安哥拉。

  由于富含钻石、石油等资源,今天的安哥拉无论从市场短缺工业还是进口农业现状看,都是一个商机无限的国家,甚至被很多人视为“那里到处都是黄金”。正因为此,使得大批的中国劳工近些年来蜂拥而至,有消息称,目前该国境内中国人已超过20万。

  这种局面也造成前往安哥拉的签证变得炙手可热,再加上目前双方的签证制度存在一些“纰漏”,使得一个民工前往安哥拉就要18000元到30000元不等的黑市签证费,远超劳工的个人经济承受能力范围。而即便这些中国务工人员在千辛万苦地远渡重洋后,也还须面对当地的安全隐患问题,这些都需要中国政府加强关注。(记者余瀛波 实习生曾露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