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专门为孩子们制作教材,并非每个公益支教团体都具备这样的能力。而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之所以能做到如此专业化、如此精细化,是因为这是一个由高级工商管理人才组成的公益组织。
程晓雯:
因为我们的队友大部分都是一些做企业的,要么是企业的高管,要么自己在创业,这样的一些人。
解说:
那么这样一群本应天天与生意、管理和金钱打交道的人,为何会忽然做起了公益活动?
程晓雯:
我们有一个商学院的挑战赛,然后我们的支教实际上是从我们挑战赛引申出来的,也是一些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山村的孩子,了解到了他们的一些教育状况,了解到一些情况,然后就开始有所行动,其实是一个蛮自然的过程。
解说:
有了想法,大家首先将目光投向了贵州省黔东南州贫困山区中的这所小学。
程晓雯:
我们接触到的那一年,刚好这个老师因为他年纪大了,因为有风湿就离开这个学校了,他一走这个学校等于三年级就没有人上了。
解说:
因为绝大部分志愿者不可能长期在山区小学支教,所以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启动的只能是短期支教计划。
程晓雯:
因为我们每次过去大概有四五天的时间,所以对大部分人来讲,我觉得都不是太大的问题。每期我们短期的教师们过去的时候,我们也会前期给老师们培训,你怎么去准备教案,怎么给孩子们上这些课程。
解说:
从2010年9月到今天,支教已经进行了一年零三个月,从未间断。
程晓雯:
我们看到孩子们画画的水平也是提升得很快,一开始可能他真的不知道要画什么,然后几次课程之后,他们拿出来的作品就非常漂亮。
解说:
在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的办公室角落,志愿者们从这所小学带回来了孩子们的美术作品。
程晓雯:
农村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所以当我们这些成年人到来的时候,其实对孩子来讲是莫大的一种鼓舞和安慰。所以我们有时候过去,孩子们从六点多就开始蹲在门口,然后一直我们的老师们洗脸、刷牙,一直吃早饭,一直到晚上很晚,天黑了他们都还不愿意回家。
解说:
今年9月,在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支教一周年之际,他们也通过了北京市民政局的审批,正式成为一家被政府承认的民间公益组织,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程晓雯:
有身份就不一样了,过去我们因为都是自己掏钱,然后去做一些摸索和实践。所以未来如果说我们的项目也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我们就会逐渐地把它扩大。
实际上对于贫困山区的学校来讲,它的欠缺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仅缺老师,它也缺好的校园,要有操场,老师住下来要有老师的宿舍,学生住下来要有学生的宿舍,然后解决教师、孩子的午餐问题要有食堂,我们就需要去思考这个问题。
我觉得公益的一个基础就是要公开透明,所以我们会在网站上面去公开我们所有的账目,然后我们有第三方的审计。另外,我们还有也是对一些支持我们的法律顾问,做我们的法律顾问的机构。
主持人:
民间公益有数不清的好,但是也有数得清的问题。比如说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经过调查和分析,他们就发现目前中国公益潮流刚刚兴起,人才培养跟不上,招聘机制不健全,加上社会大环境对于公益从业者的认同度不高,因此很多人还认为“做公益没前途”。具体到这些问题到底应该怎么解决?我们继续连线王振耀院长。
王院长,公信力,这个东西是不管民间的慈善机构,还是官方的慈善机构都是非常重视的一个东西。这个公信力对于民间慈善来说尤其重要,可是他们怎么做才能够长期维护这个公信力的“公”字?
王振耀:
我觉得他们特别需要专业化,大众要理解他们,他们自己也要特别突出他们这种专业服务的性质。我最近特别呼吁,公益慈善一定要注意支持专业化的队伍,这样才能形成持久的体制。
另外,也要注意借鉴国际经验,慈善要和商业实现有机的结合,当然也是一种有原则的结合,然后让他们的力量更强大、更可持续。同时很多服务也要注意引进政府的一些项目,我觉得这样把政府项目、政府政策的调整和我们的公益慈善都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公信力具有可持续发展,并且让公信力成为一种机制,得到一种健康的保障。
主持人:
就是说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王振耀:
对,人才就需要专业化,专业化就得需要培训,就得需要给他们解决好他们的待遇,解决他们的整个生活条件等等。现在我们有很多误区,认为做公益慈善就是临时的奉献,这样不行。
主持人:
好,谢谢王院长。
2011年由于有了一系列的民间慈善,让我们感觉到更加温暖。当每一个人都能够伸出援助别人手的时候,我们身处的这个冬天,中国的冬天将不再有温差。为了能够让民间的慈善在未来更扎实、更蓬勃的发展,需要你,也需要我共同的努力。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