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黄奇帆:抓好安全生产要在制度保障上下功夫(2)

2012年01月06日 15:51 来源:重庆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为重庆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黄奇帆说,重庆还在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上动脑筋,做好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保障。首先,重庆在顶层设计上,响亮地提出建设“平安重庆”的目标。重庆在全国第一个把生产安全、交通安全与食品药品安全、居住安全、社会安全,作为一个“大安全”体系,协同推进,真正做到了安全覆盖到生产生活各个环节。其次,严格实行“一岗两责”,建立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逐级述职制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头。第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问责制,构建了考核、问责和责任追究的一整套制度。第四,严格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按照“风险优先”原则,率先在煤矿、交通、危化等九大行业对企业施行分级监管,并按A、B、C、D四级进行评价分类。第五,重庆明确综治委的首要任务是抓安全。

  正是这些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为重庆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从而有力地保障了重庆的安全生产。

  抓好校车安全,要通过尽可能就近入学,增加寄宿制学校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校车的使用

  去年全国校车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甘肃“11·16”特大校车事故发生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这一社会影响广泛的安全问题,黄奇帆从全新的角度阐释了如何抓好校车安全。他说,抓好校车安全,说到底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学生的安全。要做到这一点,不应是一根筋要将校车搞到好多万辆,好像这样才是德政,其实将校车使用降到最低才是最大的安全。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学校的规划布局,尽可能让城镇的孩子能够就近入学,在居民集聚区或者大型社区科学布局中小学校,让孩子们能够在半小时之内步行上学。主城、区县城、乡镇、农村都要在这方面动脑筋、下功夫。如果孩子上学步行超过半小时,则尽可能采取寄宿制。重庆目前有2000多所寄宿制学校,能容纳150万学生,今后还要增加500所寄宿制学校,来解决学生远距离上学的问题。此外,对农村300人以下的中小学,也不要一概取缔,这些学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要给这些学校留下发展空间,要在这些学校的薄弱环节多加关心,比如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各种扶贫帮困的行为包括营养工程要全面覆盖,在边远学校大力开展网络远程教育等。

  黄奇帆说,上述几项措施,就是要最大限度减少校车的使用,但不可否认,全市还会有几十万学生需要坐校车上下学,涉及的校车会有几千辆,对这些校车的安全运行,我们不仅要用制度来管车、管人,而且对校车本身安全也要有成体系的设计。下一步,要严格落实国家新出台的《校车安全条例》,为孩子们建立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一是明确责任,学校校长和幼儿园园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承担主体责任,必须按照校车安全的要求,购买、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车。教委、公安等部门要切实负起监管责任,教委要督促学校落实责任制、强化管理,公安机关要将校车作为路面监控的重点,严格落实好“五不准”,校车车况不良、超员、驾驶人资质不合格、证件不齐、跟车护送老师未到位的,坚决不准上路。二是校车运行要严格执行统一外观标识、统一驾驶人资质、统一安全检验标准、统一驾驶员安全培训的“四统一”规定。三是积极探索校车金融租赁、分期还款和校车专业公司运营管理等模式,尝试以点带面,在部分区县先行试点,组建校车公司专司托管运营,确保今年1000辆新安全标准校车投用。

  今年重庆要初步建成安全保障型城市

  黄奇帆还就做好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要求。他说,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两件大事,确保一方平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不容推卸的政治责任,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检验。今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任务是:着力提升安全监管监察、企业安全管理、科技成果应用、安全隐患整治、全民风险防范等“五种能力”,不断巩固基层基础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高危行业安全保障、重特大事故防控、安全文化建设等“五大成效”,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防控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初步建成安全保障型城市。黄奇帆还特别强调要做好能源保障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建筑施工安全、消防安全,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黄奇帆指出,“两会”在即,春节将至,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一是做好春运调度,加强路检路查。二是抓好烟花爆竹“限放”工作。三是严防群死群伤事故。四是严格值班值守制度。

  会上通报了2011年全市安全生产情况和安全生产目标考核情况,并对目标考核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记者 商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