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监17”船曾在南海驱离外国舰船(图)(2)
我的船
2011年元旦,“中国海监17”船在王桂廷船长和韩学亭政委的带领下,利用避风的间隙,船员们到国家海洋局石岛海洋站进行创先争优活动交流。冒着狂风巨浪,当船员和海洋站观测员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双方都感动了,他们发出了共同的感叹:这是风口浪尖的际会。
山东荣成石岛港,是前出黄海距离最近、所需时间最短的港口,也是“中国海监17”船执行黄海定期巡航任务经常避风停靠之地。这个中国北方最大的中心渔港,一年四季进出的大小渔船成千上万艘。海监17船停靠的泊位在石岛港的最外端,距港口大门距离有1公里多。停靠在这样的环境里,船员的形象格外引人注意。就在这码头外,每当夜晚,繁华的街道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因此,人和船的形象便成为无时无刻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行政管理的关键。政委韩学亭首先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入手,让船舶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船上的定期巡视、定期检修和安全例会、应急部署演习、安全专题会议以及安全自查、值班制度等是雷打不动的,为海上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保证。其次是船党支部一班人率先提出了船员行为规范“六不失”:工作岗位不失责,工作作风不失禁,人、船形象不失态,经济生活不失节,生活作风不失身,精神追求不失败。海监17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践行这“六不失”,收到了直观、易懂、易记和易行的效果。
几年来,船员与码头人员或渔民从未发生过一起不愉快的事件,从未有人随意拿过码头上的一条鱼、一只虾。对此,码头经理这样评价说:“认识了海监17船,我才知道什么是国家公务船,我佩服这样的船,愿意和这样的船和船上的人打交道。”
海监17船全船27人,平均年龄51岁,最大的57岁,最小的31岁。海上工作环境艰苦、每年超负荷运转、精神的压力、体力的消耗以及家庭的负担与责任,这些都是船员们必须面对的困难。海监17船党支部就是在不断化解矛盾和战胜困难中,一步步地带领全体船员安全顺利地完成了一项项艰巨的出海任务。
燃油是船舶的“血液”,电力是船舶的“神经”,主机是船舶的“心脏”,由此而组成了船舶的动力系统,轮机部就是这个动力系统的守护神。
海监17船2005年出厂,时至今日,特别是动力系统的设备均已进入了大修期和保养期。因此,出现一些故障十分正常。一般情况下出现了故障就要停航修理。
停航,就意味着船舶不能出海执行任务。这种情况对于海监17船来说几乎是不存在的,可以说这几年来从来没有因为故障停航而耽误了出海执行任务。这是为什么?
“要归功于预检修。”轮机长赵善宏这样解释,“预检修就是不论船执行什么任务,停靠任何港口,不管时间早晚,只要船一靠港,轮机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修。一旦发现问题不能过夜,以保证动力系统随时都保持在航常态。”
机舱内管线密集,纵横交错,任何地方出现一丁点儿问题都可能导致大的差错,导致船只停航。“我的工作无差错、我的岗位请放心”的工作理念在轮机部得到了充分的印证。轮机部针对海上气象条件及中、近海不同海区的航行特点,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检修措施,及早规避风险,确保船舶动力系统安全。为保证主机设备等正常运转,他们根据机电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维修保养计划,不论是在靠港期间还是在锚泊期间,他们不顾机舱难耐的高温,对船舶随时进行维修保养和预检修,大到设备的解体拆检,小到消除漏油漏水,他们都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出现故障立即抢修排除,保证了机电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南海维权任务海区远离母港,轮机部的船员们明白,这时如果船舶机械设备出现故障,一切都得靠自己。一次,轮机人员在检修时发现机舱主机排烟管第七缸有2个螺丝在上千度的高温下,由于机器长时间运转烘烤被烧断,轮机长赵善宏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拆检,发现螺丝断在里面了,用手拧根本使不上劲。他们决定用电钻把螺丝先钻开。坚硬顽固的螺丝竟将钻头磨坏,他们就在钻头上旋个套再钻,钻头又被磨坏。1个小时、2个小时,直到4个小时后,新螺帽终于拧上了,故障被排除。
一年来,在海上,海监17船完成扩大自修90多项,排除重大险情4项。
蓬莱19-3溢油事故现场巡航时,值班机工李铁锁发现1号副机声音异常,他马上停车检查,发现电机轴承由于长时间磨损发生松弛出现偏转,如果继续运行的话会烧毁机器。经过检查确诊后,他们重新拧紧轴承,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
海监17船靠泊蓬莱栾家口港避风时,轮机部例行对主机预检修,大管轮唐宝义、机匠长周静波发现第五缸第六道曲轴主轴承底部压盖固定螺帽脱落不见了。他们立即在曲轴箱内仔细寻找,最后螺帽在油底壳内被找到。他们认真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极不易发生的故障隐患,并把这种隐患通报给了主机供应商。供应商听后十分惊讶,十分佩服地说:“这样的问题极少发生,你们能在这一部位发现这样的隐患实属不易。如果这一隐患不能及时被发现,主机再继续运转下去,将会导致整台主机报废,造成无法补救的重大机械事故。”
由于轮机部维修保养抓得紧、查得细、跟得上,预检修落实到位,大大降低了机电设备的故障率,保证和提高了船舶的在航率。
坚守花絮
“中国海监17”船是最早进入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现场的海监船,也是最后一个撤离现场的海监船。进入冬季,在现场只剩下海监17船的情况下,根据海况多变、任务多变和补给不及时的现状,为确保完成现场监视监测任务,在船舶停靠蓬莱栾家口码头避风时,队员到附近的农村集市上,买来两拖拉机大白菜,腌了两大缸酸菜,以备急需。政委韩学亭说:“这是战备菜。”
全船27人中,年龄在40岁~50岁的有6人,50岁以上的有20人,由于年龄普遍偏大,很多同志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疾病。在完成南海维权巡航任务返回青岛后,有人原本打算处理一下家务,有人打算去医院治病,但仅有一个多星期时间,他们就接到执行渤海溢油事故应急巡航监视任务的命令,来不及安排家事,便纷纷按时返回船上。轮机长赵善宏的妻子在单位上班时腿不慎摔骨折了,他在家只陪了一个星期就又要出海了,他把妻子委托给岳母照顾。政委韩学亭50多岁的妻子在家洗澡时不慎滑倒胳膊骨折,当把这一消息告诉他时,韩学亭只能在海上给妻子送去安慰。
北海分局指挥处处长孙利佳、中国海监第一支队支队长崔晓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处置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巡航监视监测近200天时间里,王桂廷船长没有给我们提过一次困难或要求,这样的船长,这样的船,在海上真是让人放心!”(记者李明春 通讯员苏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