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离任 称空气质量在好转
我当发言人说的都是实话
他是北京市首批局级新闻发言人之一,在任八年,时间最长。他经历了北京奥运会“舌战群媒”,以及去年直面公众对PM2.5的关注。本月10日,随着官方消息正式发布,年近六旬的杜少中离任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消息公布当晚,杜少中在自己名为“巴松狼王”的实名认证微博上发言,感谢公众、媒体多年的理解与支持。对于自己八年的新闻发言人生涯,杜少中自拟两句短诗总结:麦霸八年功过已成昨日,环保无涯努力仍无竟期。
对于环保,杜少中推动北京市机动车国四标准出台,牵头黄标车淘汰和老旧机动车淘汰,此外身体力行“少开一天车”;对于污染,他深恶痛绝,半夜带队夜查污染企业,开车追截遗撒渣土货车。但与此同时,关于他的争议也一直存在,有人称他否认北京空气污染严重的现实,也有人指责他躲避公布PM2.5监测数据。
入行:
从纪检组长到新闻发言人
2000年,47岁的杜少中从市政府信访办调任环保局,担任纪检组长。“说实话,在那之前我对环保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基本就是门外汉。”杜少中回忆。随后实行的“全过程参与,全过程监督”中,他深入到全局所有的业务处室,了解了大量环保知识。杜少中说,这轮“恶补”,为他后来开展新闻发言人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2003年,杜少中任市环保局副局长,并开始分管宣传教育工作。当年,北京市推行政务公开,首次设立局级新闻发言人,杜少中以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的身份正式亮相。
从开始时都不懂得如何准备新闻发布会的材料,到现在杜少中已经能娴熟接受各类媒体的采访。在新闻发布会散场后的采访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媒体记者刚掏出录音笔准备提问,杜少中就主动伸手接过录音笔,然后放进自己的衬衣口袋,“放这儿录得清楚,咱们开始吧。”
八年新闻发言人生涯中,杜少中说他最有成就感的发言便是用腿“发言”,那是在2006年,“少开一天车”活动启动,杜少中带头步行、骑车上下班,引发社会关注,当年杜少中当选“2006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我想,再多再感动的发言素材,不如发言人自己亲力亲为来得有说服力。”杜少中说,这个习惯现在他还一直坚持着。
重压:
每次开发布会都准备“下课”
对于离任新闻发言人,杜少中表述的最大感受是“终于平安落了地。”他坦言,八年新闻发言人工作,自己承受了巨大压力。杜少中曾对采访他的一名记者说“我挺喜欢你们的工作,因为你说错了,下次还可以接着说,我说错了,下回可能就说不了了。”
杜少中说,在担任新闻发言人期间,他经历了两次重压。一次是北京奥运会期间,全世界对北京奥运会有很高的期待,而当时北京的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现在少很多,面对不少境外媒体“北京不适合举办赛事”的质疑,杜少中承受了巨大压力。北京奥运会期间,杜少中前后15次去MPC(主新闻中心),接待境内外记者采访1400多人次,他说,每次去发布现场,他都作为自己新闻发言人生涯的最后一场发布会来准备。
另一次重压则来自去年冬天,北京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专业术语PM2.5一夜之间广为人知。期间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空气质量信息与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数据相差悬殊,引发热议。对于这次公众对于PM2.5的关注,杜少中说自己态度一直放得很正,“2008年是对海外国家讲清楚情况就可以,现在是对自家人,除了讲清事实,我更要把理儿说透。”杜少中说,自己作为新闻发言人,必须要说实话,不能说瞎话。
媒体关系:
媒体不是捣乱 合作才能共赢
发言人如何处理好和媒体之间的关系,杜少中有自己的理解,他说,政府机构和媒体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把握好这层关系,就能创造共赢与辉煌。
他经常在半夜12点接受媒体记者的电话采访,他的MSN加了上百名媒体记者为好友。而微博的50万粉丝中,媒体从业者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对于有政府官员“媒体记者是捣乱分子”的看法,杜少中并不认同,他说媒体只是希望能挖掘出一些精彩的细节和故事。这是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保宣传在做方案时与媒体记者积极沟通,设计好角度,能收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不过,杜少中也承认,他“很不能忍”有些媒体记者采访不做功课,环保知识概念混淆,老是写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稿子。
杜少中说,记者在环保局采访,没有“车马费”,但是相关部门会予以全力配合,记者累了,可以去环保局内的食堂和他们一起吃“大锅饭”,“就像回到家一样。”八年下来,他也与许多记者成为了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