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纪念馆老馆长:宣传雷锋是这辈子最光荣事业
清晨,城市还没醒来,湖南长沙雷锋纪念馆静悄悄的。观众还没有到馆,但职工们与往日一样,早早就来到纪念馆。广场上、展厅里、办公楼内……尽是他们忙碌的身影,有的扫地,有的拖地板,有的擦玻璃,有一位老人正在和大家一起搬运垃圾……
从湖南长沙市区到位于望城县的雷锋纪念馆,需要转乘两趟车,花上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从1963年至今的近50年的时间里,如今已80岁高龄的雷孟宣几乎每天都要完成这样的辗转。他就是雷锋儿时的伙伴、雷锋纪念馆的老馆长。回忆起自己从年轻时与纪念馆走过的岁月,八旬老人的眼睛顿时显得神采奕奕。
“纪念馆就是我的孩子”
“50年前,从开始筹划为雷锋办展到今天,每当踏进纪念馆的大门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般。”雷馆长说,纪念馆里的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个故事,它们见证了雷锋纪念馆的风雨历程,也见证了雷锋精神传播的那些岁月。
雷锋纪念馆老馆长雷孟宣已经80岁,头白如雪却依然思路清晰、反应敏捷。1963年,雷锋牺牲后,在雷锋母校荷叶坝完小当教师的30岁的雷孟宣,在学校偏屋的一个小房间,亲手布置了雷锋生平事迹展览室。从此开始50年,他便与雷锋结下不解之缘。从早到晚,留声机般不歇气地讲……没想到,这一做就是一辈子。
背着自制展板全国宣传雷锋
在担任雷锋纪念馆副馆长、馆长期间,雷孟宣辗转全国各地,沿着雷锋足迹征集资料,他领着馆里的宣讲员,背着自制展板在全国各地宣传雷锋事迹。为了征集雷锋生前用过的物品,雷孟宣足迹踏遍全国。雷锋纪念馆里陈列的很多珍贵文物都凝聚了他辛勤的汗水。
196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雷孟宣打探到一个信息:雷锋姑妈家有一床雷锋曾用过的棉絮。雷馆长跑到雷锋姑妈家,雷锋的姑妈想留着这床棉絮以解思念之苦,“说实在的,雷锋姑妈是很舍不得它的,睹物思人,她太爱雷锋了。我理解她的心情!”想到纪念馆文物资料缺乏的情况,雷馆长多次上门做工作,“在族谱上,我跟雷锋是本家,我跟雷锋的姑妈讲,雷
锋是你的亲人,也是我的亲人,现在最重要的是要让雷锋精神传播得更广。”雷锋姑妈终于被雷馆长说服,将雷锋生前用过的棉絮捐给了纪念馆。
宣传雷锋精神是自己的义务
“刚建馆时我们只有3个人,可观众太多根本就忙不过来,加上全国各地的邀请,纪念馆讲解员每天都说到嗓子哑了,但是我们不觉得累。”
当问及老馆长为什么这么多年都坚持宣讲雷锋精神时,老馆长说,宣传雷锋精神是自己的义务。原来,雷孟宣儿时就是雷锋的伙伴,雷锋儿时的一言一行他现在都记得,“帮老人挑水,给务农的农民送饭,帮助孩子补功课……”雷孟宣说要说雷锋做过的好事,数都数不完。
为了把雷锋纪念馆建设好,他前后20多次来到北京、抚顺、鞍钢等地,实地搜集雷锋的相关资料。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老馆长曾经连续几天伏在展板前,一笔一画地抄录了约20万字的雷锋日记手稿。因为经费短缺,他还曾独自拖着板车爬了近40公里山路,从邻县运回一批布展材料。
老馆长用自己的一生宣传着雷锋精神,“从嘴巴到脑子到脚板从没离开过雷锋”,就这样,在老馆长的坚持下,雷锋纪念馆成为全国雷锋精神传播的阵地,不断地吸引着人们投入到学习雷锋的队伍中,将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在祖国大地。(陈坦)
时 间:2012年2月15日
地 点:湖南省长沙市雷锋纪念馆
讲述人:雷孟宣
采访人:北京晚报记者 陈坦
80后记者
雷锋
-陈 坦
坐落在雷锋家乡长沙望城的雷锋纪念馆,已经走过了几十载的风风雨雨,同时,这里也是每个望城人心中最尊崇的圣地,它默默地见证了望城人对雷锋的追慕与坚守。
雷孟宣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任湖南雷锋纪念馆馆长,一直到1995年退休。
在记者眼里,老人体形瘦削,白发稀疏,戴一顶高皮帽,双手总抱着一个硕大的瓷茶杯,说话时,浓重的湖南口音随着升腾的热气,四处飘散。在他看来,宣传雷锋是他这一辈子最光荣的事业。如今,80高龄的他不顾身患高血压,奔波在全国各地宣讲雷锋。几次因激动与劳累,血压升高,与死神擦肩而过。医生劝他静养,他说,学雷锋讲雷锋是我的使命,离开它,我的生命也就没有了价值。
专题:寻访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