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非热点”提案:关注实际,关切民生
中新网3月10日电 每年“两会”,是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集中议政建言的时候。此时,代表委员密集发声,媒体舆论高度聚焦,总会引发不少热点话题被集中广泛讨论。而一些没有形成“热点”的声音,其实也值得关注和深思。记者检索刊登在全国政协官网上的提案,发现不少高度关注实际、关切民生的提案。
关注抗旱 建言治水
民革中央提交的《改变治水观念,提高抗旱能力》的提案指出,近年来全国出现的旱情越来越多,城市缺水愈演愈烈,虽然主要集中在中国北方地区,但2011年上半年长江中下游发生的大旱为历史所罕见,造成的损失巨大,不得不引起重视。
提案提分析了2011年南方大旱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提出多方面建议。包括:继续开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建设,兴修水土保持工程;及时开展对天然湖泊的湖底清淤和退耕还湖工作;重新安排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水利工程规划等。
提案还特别建议修建三峡至丹江口水库的引水渠道,把水资源通过丹江口水库调至华北地区,使南水北调工程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这一措施对长江中下游的抗旱同样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三峡大坝补充丹江口水库的蓄水量,不但可以保证华北地区的用水,在长江中下游出现旱情之时也可以起到救急作用。
关注住房保障制度 建言金融创新支持政策房
民建中央提交的提案关注的是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提案指出,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资金缺口大,市场化融资困难;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尚不完善,保障性住房供地难度大、成本高等多重因素制约着中国基本住房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
为此,提案建议:继续实行差别化的房地产金融税收政策,通过金融创新或者结构性减税等手段提高包括中低收入家庭在内的住房刚性需求群体的住房支付能力。
提案还建议,政府要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的覆盖范围,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并严格加强监管;从部分城市开始试点,逐步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体系;研究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定向储备制度,为信贷资金和社会融资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关注民众回家路 建言完善火车购票方式
政协委员鲍义志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完善火车购票方式的提案。他在提案中说,2012年初铁道部推出多种售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出行难问题。但是,由于网络订票系统登录难、铁路客服中心热线接通难、窗口和代售点少等问题,再加上网上购票时,网络购票支付时限短,出现车票没订上,钱却被扣了,退票款不能及时到账;外来务工人员热线电话难打进、网络购票难登录等新问题的出现,使得往年回家靠排队拼体力的群体,今年回家变得更难了。
对此,提案提出多项建议:增加火车票发售点,增加车票放购票系统投放量;统一各种售票预售期和途径,购票的预售期可以是30天,减少过分集中带来的压力;完善实行实名制购票方式,杜绝倒票行为。
提案说,针对群众的呼声,铁道部应该从以人为本,方便群众的方面出发,多听广大群众的意见,认真对待,拿出良策,早日解决购票难的问题,取信于民。
关注出租车管理 建言立法理顺市场
政协委员施耀忠的个人提案建议对我国城市出租车管理立法。提案说,随着我国城市出租车数量的日益增多,城市出租车管理不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出租车行业发展的瓶颈。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出租车行业经营者、司机和政府管理部门等相关方的利益关系需要得到调整和规范。二是城市出租车司机整体过劳驾驶、负担过重、收入偏低,职业病比较严重,一部分没有参加社会保险。三是城市出租车行业经营者、司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水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四是非法客运“黑车”困扰城市出租车市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危及到出租车行业的稳定。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国家层面立法予以规范和解决。
提案建议,尽快对我国城市出租车管理进行立法,将部门规章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城市出租车管理责任,理清经营者、司机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关系,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公平透明的原则,科学重构城市出租车行业利益分配格局,切实保障出租车司机的合法权益,有效规范城市出租车行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大力加强城市出租车市场的监管,依法保护合法经营,严厉打击非法经营,促进城市出租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注国民精神 建言发展公立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政协委员苏蓉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公立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提案。提案说,据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数据,我国以焦虑障碍和抑郁症为主的各类精神疾病患者超过1亿人,其中病情严重的高达1600万人,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但公立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滞后,与日益增强的精神健康需求极不适应。
提案指出,精神卫生直接关系国民精神状态。大力完善公立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对于我国国民适应改革发展中必然面临的各种心理压力,预防和减少各种不良行为,确保社会繁荣稳定和人民生活幸福既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也有现实的紧迫性。
为此,提案提出三方面建议:一、国家统筹上下衔接,科学制定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二、统一归口加大投入,创新精神卫生事业运行保障机制;三、新建改造并举推进,努力扩大公立精神卫生服务资源。
专题:2012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