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李克强出访欧洲三国解读 “人性化”外交之旅(图)(2)

2012年05月11日 17: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5月2日上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比中经贸委副主席李德汉家中做客并同比利时友好人士座谈。其间李德汉的儿媳用小提琴演奏《良宵》。摄影/ 本刊记者 张蔚然
5月2日上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比中经贸委副主席李德汉家中做客并同比利时友好人士座谈。其间李德汉的儿媳用小提琴演奏《良宵》。摄影/ 本刊记者 张蔚然

  首次以副总理身份访俄的李克强跟同学们分享了他的访问体会,特别谈到了让他感动的四位俄罗斯友人。

  “两天前,我见到一位从事50多年中俄友好工作的人,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库利科娃。她对我说,她一辈子都在做有利于俄中友好的事情,我很感动。我不认为她已经步入老年,更希望她把年轻的心永远传递下去。”

  让李克强印象深刻的还有两位教授,著名汉学家、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教授沃斯克列先斯基与创新商务高校教研室副主任福尔特金娜。在4月26日下午的一场会面中,李克强与他们相识,两人都对中国有广泛深入的了解。

  李克强告诉同学们,福尔特金娜的祖父是已故俄著名桥梁专家、武汉长江大桥苏联援华专家组组长西林。他和他的同事们与中国朋友一起,把天堑变成通途。中俄传统友谊在他们身上得到传承。

  “我和两位教授说,在你们身后有成千上万、成万上亿名参与、支持、推动中俄友好的人士。今天在这里,我看到了两位教授身后济济一堂的、热衷于中俄友好的大军。”李克强说。

  现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校长哈利耶娃也让李克强感受颇深。目前,哈利耶娃正在积极推动莫斯科地区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工作,正在承办莫斯科首届“汉语桥”全俄大学生中文比赛。

  “我和她说,这是中俄友谊的新桥,你建的这座桥能够搭载更多的人,是能够连通心灵的桥,是一座更为宏大的桥。”李克强说。

  现场又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李克强的演讲引起莫斯科大学学生的强烈共鸣。演讲结束后,李克强来到学生中间,与大家热情交流。他说,青年代表着未来,掌握未来,开拓未来,他寄希望两国青年用自己的身心打造中俄友谊之桥。有两位学生立即向李克强表达了希望今年能到中国进行暑期研修的愿望,并询问李克强他们应该怎么申请。他们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与印象中严肃的领导人演讲不同,李克强的讲话非常平实、自然、亲切,充满智慧,更像是一位老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

  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也被李克强的“平实”之风打动,演讲结束后,他盛情邀请李克强再来访问莫斯科大学。“您是在经济学领域有深厚造诣的人,是一位经济学家。希望您下次能以名誉教授的身份给莫大学生上一堂课,我们期待着能再次听到您的演讲。” 萨多夫尼奇说。

  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在李克强的演讲结束后说,他对李克强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演讲没有任何外交辞令,却让人感受到了巨大的亲和力和在学术方面的睿智,让他看到了一个在领导人身份之外的李克强。

  场景三:寄语比利时友人“我们的未来可以飞得更高”

  “李副总理,我们可以说是一家人,您姓李,我也姓李。我的名字翻译成中文是李德汉,大家都叫我‘老李’。”

  5月2日上午,李克强专程驱车前往比利时对华友好人士、比中经贸委副主席李德汉家中做客,并与中比友好人士座谈。李德汉的一番话逗乐了现场所有人。

  “很高兴今天能到我的比利时同姓本家做客。我们之间可以说已经有了亲戚的关系。”李克强回应道。

  今年79岁的李德汉长期致力于比中友好,迄今已访华70余次。

  在“老李”眼中,中国就是他的“第二祖国”,家中的设计也有着浓郁中国风:客厅里错落摆放着唐代仕女彩陶、“国色天香”牡丹屏风,印有“鱼戏莲叶间”图案的中式台灯、多套中国瓷器,立柜上画着中国古人赏春、游湖、茶叙的场面,书架上有不少关于中国的书。

  李德汉告诉李克强,有很多东西把他和中国联系到一起,比如对当今世界的看法,对未来发展的看法。他愉快地向李克强回忆起自上世纪50年代起多次访华的经历。1955年,22岁的李德汉作为比利时青年共产主义联盟的领导人之一首次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1963年,他应邀访华出席中国国庆招待会,曾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并在天安门城楼出席国庆盛典。

  “你没有大的变化。这说明,不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化,你对中国的友好感情没有变化,中比的友谊没有变化,也不会变化。”李克强说。

  风云60年,李德汉一直是中国的坚定支持者。他告诉李克强,1972年中比建交前夕,比利时对新中国可谓是 “两眼一抹黑”,李德汉特地带着中国使馆代办人员去采购物品。

  “中国驻比利时使馆的第一辆车就是以他(李德汉)的名义去买的。”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廖力强补充说。

  “你作为一个距离中国万里之遥的外国人,身体力行地维护一个中国政策,我们受到感动,你永远是中国的朋友。你见证的历史是一部活的历史,历史是应该被尊重的。”李克强说。

  李克强建议李德汉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书,传承给两国青年。

  现场的其他中比友好人士也跟中国有很深的渊源,第一个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法语的比利时教授贝湖就是其中之一,他跟李克强分享了自己心里的“牵挂”。

  1962年,贝湖第一次访华。他回忆说,当时中国的处境非常艰难,学生们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们还是非常努力地学习。

  “现在我再去北外,看到它已经成为一个像美国大学一样现代化的大学,各方面设施非常先进。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有6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的时候,您无法想象我当时多么喜悦,我马上就回想起我的那些学生们。”贝湖有些激动。

  “我相信,当时在我们遭受了困难的时候,你一定给了中国学生生活上的帮助。”李克强说。

  贝湖点了点头。据介绍,李德汉、贝湖和其他比利时朋友们筹资设立了奖学金,前后共资助114位中国学生到比利时留学。

  李德汉的儿子、知名指挥家艾瑞克也已访华20多次,指挥过中国很多乐队,现在他已成为江苏省交响乐团的签约指挥,7月将赴南京工作。

  了解几位比利时老朋友们的经历之后,李克强感触颇多。

  “50年前要克服重重困难来发展中比友谊,现在有着非常好的大环境。我们更加坚信,中比友谊的大军会越来越壮大,我们的前景会越来越广阔和美好。感谢大家始终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你们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李克强说。

  李克强特地告诉艾瑞克,“相信你在中国会赢得很多观众,不仅是因为你的音乐天才,还因为你有中比友好的深厚背景。”

  座谈的最后,比利时鲁汶大学汉语系大三学生乔琳用小提琴演奏了一段《凤阳花鼓》,这是一首来自李克强家乡的民曲。李德汉的儿媳安娜为大家演奏了中国乐曲《良宵》,悠扬的乐声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临别之际,李克强送给李德汉的孙子一只中国风筝,“它代表我们的未来可以飞得更高。”

  当天的交流给李德汉及其他比方友好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纷纷对记者说,李克强“很亲切,很有幽默感,是一个很有魅力的领导人”。

【编辑:张志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