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析近期萝卜招聘、呕吐死事件 遭遇零信息回应
信息公开是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准则,是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施行以来,相关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从热点问题到突发事件,从有关部门到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可圈可点。
同时也应看到,与公众的知情需求相对照,与信息的传播生态相比较,当前一些地方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拖字诀”、“躲字诀”、“打太极”、“零信息”……一些地方政府在回应公众、公开信息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值得关注。需要强调的是,回应不仅仅是“开一场发布会”,不仅仅是“发一个情况通报”。本版从今天起推出“透视回应‘零信息’”系列报道,会诊政府应该怎么回应、信息公开怎么推进,以期促进有关部门做到主动回应、善于回应。
——编者
【新闻回放】
湖北利川市人社局为其直属事业单位招聘两名工作人员,共20多人应聘,面试结果前两名是其内部干部子女。针对这一“巧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社局和利川市政府决定,取消招聘结果。
“萝卜招聘”事件当地拒绝透露违纪违规细节
看似积极主动公开
实则躲闪回避问题
至今没有公布查处具体责任人的情况
编辑:“萝卜招聘”这类事件常常能引起极大关注,湖北某地近期出现这样的问题后,当地也多次回应此事,但效果并不让人满意,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地并未回应招聘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等问题。你怎么看待这种回应形式?
杨宁:湖北某地的“萝卜招聘”现象被媒体曝光后,我们能陆续不断看到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的回应。最开始称“纯属巧合”,后来上级部门承认其中确实存在问题,再后来有关部门表示将重新招聘。
然而,自始至终,当地有关负责人均没有透露此次招聘过程中违规违纪的细节,也拒绝对外公布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情况。在事件曝光一个月后的今天,我们仍未看到任何具体的责任人被查处,也没有看到对此事的详细解释,只有当地不断地重复“有关部门立刻展开调查”、“将加强监管”、“将公开招聘制度化透明化”等华丽好听的说辞。
看似积极、主动、公开、公正回应的背后,却是对问题的讳疾忌医。
这样的回应看似十分正面,其实只是对外界质疑的被动应付。
不少回应“虚”的太多“实”的却很少
编辑:这种“零信息”回应,只是暂时敷衍争议的声音,而并没有深究问题的实质。不少网友担心,这种方式已经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应付舆论的手段,在你的采访经历中,有没有遇到这种事情?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杨宁:在采访中,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问题曝光后,政府部门内部开会后,往往会拿出一些回应材料,或者召开相关的新闻发布会说明情况。大多数时候,这些材料充斥着一些信誓旦旦的承诺,如“立刻启动应急预案”、“政府高度重视”、“将公开透明地进行处理”。在这些承诺背后,却难以找到关于实质问题的具体说明。事情是不是真的,谁是责任人,违反了哪些法规纪律,均无回答。“虚”的装饰太多,“真材实料”却很少。两三周过后,随着新的新闻热点出现,事件慢慢被遗忘,后续处理便往往不了了之了。如此,公众和媒体很难相信政府的诚意,违法乱纪者便认为“舆论不过一阵风”,更加肆无忌惮。被媒体“盯”住后,也不过是“猫”两天就过去了。
相比之前很少开发布会、很少发布通告材料,现在确实可以很快从政府部门那里听到了一些信息,得到一些交代,至少知道政府部门还是重视这件事的。但是,仅有公开透明的形式还不够,公众需要知道问题出现后,政府实实在在的作为。
基层政府已能快速回应但仍欠缺很多
编辑:根据你的采访经历,基层政府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在信息公开方面有哪些进步?
杨宁:相比以前,基层政府对待信息公开已经进步不少,至少在出现问题后能快速回应,迅速行动,以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而不会像以往那样只知道“堵”。但这些还不够,有效的回应不仅包含最基本的姿态,还应该包括对媒体、公众智商的尊重,对制度的敬畏,以及对自身问题处理能力的自信。
遗憾的是,目前的许多地方政府还达不到这一水平。这一点,基层政府部门还应继续学习,学会遵守制度,尊重公众,不带有因权力而存在的倨傲心态,切实回应质疑,切实追究问责,切实处理问题,切实完善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