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代表李玫瑾 关注心理养育阻止犯罪发生
李玫瑾:和犯罪心理学结缘是意外 很幸运未成"砖家"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八大。十八大代表共有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统计发现,具有学者身份的代表人数 比例已超过5%。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特长:犯罪心理分析及画像研究。作为十八大代表中的新面孔,中央台记者独家专访了这位社会知名的学者代表。
犯罪漂白师
【药家鑫他拿刀扎向这个女孩的时候,我认为在他心里有委屈,有痛苦,他有不甘。他的动作不是报复,他这个刀的行为实际上类似于砸琴的行为。】
在药家鑫杀人案临判前夕,“弹钢琴杀人法”,“激情杀人”,这样的犯罪心理分析让李玫瑾一下子站在了争议暴风眼中。
“激情杀人”是刑法理论上激情犯罪的一种。与有预谋的故意犯罪相对。它是在主观上由于情绪影响,引起行为的控制力的减弱而产生的突发性犯罪。在法律范畴内,激情只是一个中性词语,并无感情色彩。
但事实上,对绝大多数没有法律背景的公众来说,激情,通常被我们理解为褒义词。药家鑫案当时 引发了公众强烈的不满情绪,当公众正在期待法律将如何严惩这样的恶性犯罪时。李玫瑾却从行凶者的角度,给出了“激情杀人”的辩解。于是,技术语境和社会化语境形成尖锐的矛盾,李玫瑾成了矛盾的焦点。
百度百科一度把有关她的介绍改为“犯罪漂白师”,甚至有媒体发表文章称《人民公敌---李玫瑾》。李玫瑾坦言,人民公敌这四个字,一度把她打倒谷底。
李玫瑾:我当时正在坐公交车,从车上下来,我整个人都动弹不了。那次知道疼了,也一度沉寂。
但是,她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后,仍然倔强的表示,自己的判断从专业角度来讲,并没有错。
李玫瑾:我回过头来看,我每一个专业点评都没有错。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李玫瑾表示她也一直在反思中成长。她逐渐意识到,专业的表述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和公众情绪下会显得不近人情。作为一名社会学者,没能疏导公众情绪,反而刺激了他们,是她做的还不够好。
李玫瑾:我发现任何一个犯罪它都代表一个社会群体,我想面对冲突你不能责怪,只能说你的工作做得不够。
对于非议她的人,她选择了谅解。
李玫瑾:但我不怪他,他至少对被害人有一份侠义之心。在这一点上,我认可他们。
特别画师
【特别画师,就是在为犯罪人做心理画像的人,他们能够在侦查阶段 根据已掌握的情况 对不知名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关的行为、动机、心理特点等分析进而 通过文字 形成对犯罪嫌疑人的人物形象及活动征象的描述。最终服务于刑侦工作。】
华灯初上,夜色已深。李玫瑾眯缝着眼,正指着卷宗上细密的小字 逐字逐句和两名地方刑警讨论案情。
06年到12年,11起强奸案悬而未决。犯罪目标是14到18岁的女学生。犯罪案发地,在地图上 围绕多所学校 形成了一个诡异的三角。介绍案情时,办案民警明显强忍着愤怒的情绪。
民警:DNA判定上是有7起,开始的2起是入室,后面这5起全部都是拦路抢劫,下晚自习的时候。
一边记录、一边听,反复确认细节后,李玫瑾画出了最新一张“犯罪人画像”。
李玫瑾:你们要照正常人去找,40岁以上的,这人应该有家,他要太晚回去家人会怀疑。生活当中应该属于那种好人缘,因为他跟被害人都有一些话语的交流,这个人在生活当中应该是非常正常的一个人。
干净、利落的推断,丝丝入扣的心理分析。如此精彩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看过大热美剧《别对我说谎》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那部美剧正是建立在行为学专家 保罗艾克曼博士 利用犯罪心理学 对犯罪人画像的真实研究的基础上。而剧名《别对我说谎》的潜台词就是我会看穿你。但对《别对我说谎》中神经质的犯罪心理专家莱克曼博士,李玫瑾却表示并不认同。
李玫瑾:这个实际上都是给公众看的,为了艺术弄了一个悬念,如果我来处理就是直截了当,马上就调查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