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滑坡善后饱受争议:请花一点时间尊重生命(3)
(电话连线)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常务副主任 田廷山:
我认为这个结论得出的快与慢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灾害体本身的复杂程度和它的规模。第二个就是这个专家对灾区情况的了解程度、熟悉程度和他对有些资料的掌握程度。那么如果他是非常熟悉这个地方的工作,灾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那么他可能作出结论的时候就比较快一些。
董倩:
田主任,我们想问您一下,以往我们也有报道自然灾害的一些经验。比如我曾经报道过彝良地震,在当时专家就跟我说,那么调查组到了现场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确认事发地有没有可能再引发第二次灾害,这是第一位的。第二位的要看这个移民安置点是否安全。第三位才是调查。但是我们通过种种的报道并没有看到前两步,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田廷山:
我认为这个灾区发灾了以后,确实是像您说的第一步是要注意安全,这个安全是几方面的安全。一个就是救援队伍的安全、安置点的安全和周围的人进入现场或者说进入现场这个队伍的安全。那么在这方面的时候,因为这个灾害点他的规模来讲,整个来讲并不是说非常大,但是造成的灾害损失是非常大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发现这个灾害并没有继续演化的一种可能性,那么就转入对灾害的成因和灾害基本情况的调查。
董倩:
好的,谢谢田主任。
那调查组现在拿出了一个结论,但是他们拿出的论据却并不足够扎实,并不能够把周围的一些质疑都有效地打消,这个时候我们希望当地真是应该拿出一份详尽的,放慢一些速度的调查报告给大家一个交待。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的谨慎重建。
解说:
拉起手臂,擦去血迹,最后一次帮丈夫梳理头发,这是汶川地震时一位妻子与自己的丈夫告别。
灾害来临,生离死别,尽可能慢一点,尽可能轻一点,不仅表达着对逝者生命的尊重,更重要的也是尽力去抚慰生者的心。
轻轻抬起遇难者的担架,列队脱帽,向遇难者遗体默哀。在汶川地震中,救援队在极其紧张的救援过程中仍然不忘在现场举行简短的仪式。
前天,就在云南省镇雄县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地,因为还不能完全排除新险情的发生。当地政府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对受到威胁的136户家庭629人进行疏散转移。除了临时安置在政府搭建的帐篷安置点,由于天气过于寒冷,更多村民选择了投亲靠友。接下来大家关心的是,村民们未来的家在哪里?昭通市镇雄县县委副书记陈祥金向媒体透露说,目前当地已经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村庄重建的选址已经确定。经国土、住建等部门现场勘察,距离赵家沟大约两公里的的高坡村田坝被确定为重建新址,占地约60亩,当地没有地质灾害隐患,地形比较平缓。高坡村田坝会是一个理想重建之地吗?未来村民的生活是否便利?在大家并不专业的担心背后是仍然存在着对于安全的恐惧,选址过程作为重建的开始,汶川地震也为我们留下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汶川地震后由国家发改委、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成灾后重建规划组,并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按照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布实施的原则,在专家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开展了地质地理条件评估和选址。
字幕提示:2008年6月8日 新闻
片中解说:
专家组最后评估的结果是把板凳桥作为北川县城重建首选的地方。
字幕提示:2008年8月8日 新闻
片中解说:
北川新城选址测绘任务日前圆满地完成,北川新城建设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宋明:
首先就是安全性,那么地质构造必须是稳定的。第二是发展空间。因为其他几个地方都有相对比较大的建筑体在那个地方,实施重建负担会很重,那么这个地方是开阔带,少有建筑的拆迁。另外环境比较好,比较开阔,有水源的保证。
解说:
新县城的建筑按照七度设防的标准进行建造,对于公共建筑则按照八度设防来建造。地震一周年之际,北川新县城就已正式破土动工,2010年10月北川新城才基本建成。在灾害救援过程中,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快”,然而经历过汶川地震的考验,我们的经验是,或许换一种角度来审视,“慢”同样重要。
董倩:
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快”和“慢”似乎是背道而驰的两极,实际上它们相辅相成。接下来我们就“快”和“慢”的过程请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的彭宗超主任,彭主任您怎么看待这一快和这一慢的关系?
(电话连线)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主任 彭宗超:
我个人觉得,在一个突发事件发生以后,灾难发生以后,首先当然我们是需要紧急响应,“急”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使命,也就是说我们的行动越快越好。但是实际上在我们紧急的响应期里边,实际上我们往往也是千头万绪的,所以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要分清轻重缓急,然后能够去找到最需要我们紧急来响应和救助的一些领域,比方说我们救人,我们的财产这样一个损失的避免等等,那么这些我们都可以尽量往前做,其他问题往后走。
董倩:
彭教授,我想问您一下,您刚才说到“快”、“慢”的协调,如果说我们强调“慢”的时候,“慢”的好处表现在什么地方?
彭宗超:
“慢”,一个方面我们说,其实为了我们紧急期能够集中有限的精力能够来做一些关键性的应急响应,那么我们也需要来放弃一些“慢”,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慢”也是为了紧急期更好的响应。那么第二个方面,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就是说在我们紧急期,实际上过去以后,尤其是越来越到了一个叫恢复重建期的时候,实际上我们需要有一些更长远的考量,那么比方说我们一个方面需要物质世界的恢复重建,我们也需要心理方面的恢复重建。其实这两者相比,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心理的恢复重建比物质恢复重建需要更长的过程,有时候更急不得,当然它有时也需要应急的一个心理救助,但长远来看,心理的恢复重建往往比物质恢复重建会更困难。另外, 灾后重建规划也是需要审慎进行的,草率不得,宁可慢一点。
董倩:
好的,谢谢彭教授给我们介绍这么多。
我们看到,在抢救生命时候的刻不容缓和灾后重建方面的三思而行,我们在这其中看到了一快一慢、一急一缓,其实不管是快慢还是缓急,它核心反映的是对人的尊重。
好,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