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我的青春我做主”(图)
每年的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其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关注这些利用业余时间,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的人,同时倡导志愿者为社会义务服务的重要作用与奉献精神。
今天,我们将带大家走进一个特殊的志愿者群体-----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这些志愿者绝大多数都是还在校园读书或者刚刚毕业的学生,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是他们第一次走出校园后的工作,对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他们,能否胜任在异国他乡的教学工作?在一些小语种国家,面对语言上的不通,文化上的差异,这些年轻的志愿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和同学交流?在中国的基础教育还存在种种问题时,怎么看待这些“洋支教”?最近,光明网记者采访了分别赴意大利、毛里求斯、泰国等进行对外汉语教育的5位志愿者,聊聊他们在异国他乡的工作和生活。
“对外汉语教师,要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
“我的学生们都是语言天才,很多华人小孩能说的语言有英语、法语、克里奥尔语、中文、客家话。”
——毛里求斯BON SECOURS天主教会小学志愿者老师 陈冬冬
今年刚刚从重庆大学毕业的陈冬冬现在毛里求斯的一家小学中担任汉语老师,虽然之前已经在泰国做过一年的汉语老师,但初到毛里求斯时,还是遇到了很大的挑战。语言是最大的障碍,毛里求斯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但克里奥尔语是当地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语言,大多数词汇来自于法语。
“和他们并不能沟通,因为我不会法语,而太小的小孩英语水平也有限,于是我们就这样,微笑着,说着对方不明白的话。”这是冬冬1月14号的日志,那天,是她在学校上课的第一天。
从那时开始,上课时冬冬是孩子们的汉语老师,但一到了课下,孩子们就成了她的法语老师和克里奥尔语老师。“我的学生们都是语言天才,很多华人小孩能说的语言有英语、法语、克里奥尔语、中文、客家话。”说起这些“小老师”的语言天赋,冬冬赞不绝口。
“毛里求斯是社会和谐及多元文化统一社会的最好例子,具有多样化的民族及宗教,这里的人口血缘来自欧洲、非洲大陆、印度和中国,信奉印度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的人们和谐共处。”冬冬这样跟我们介绍这个现在在中国火得一塌糊涂的旅游胜地。
10个月过去了,现在她不仅可以用当地的克里奥尔语进行教学和沟通,英语和法语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除了得益于当地多元的文化环境,她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面对挑战时积极乐观的心态。
和陈冬冬一样,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担任志愿者的包银辉也曾经遇到过相同的问题。在出国之前,他就和另外一个志愿者找了一位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意大利留学生互换技能。
“她教我们意大利语,我们为她辅导专业课。一个月下来,基本上掌握了意大利语日常用语和课堂用语。”但短期内学到的意大利语在实际教学中还是遇到了瓶颈。
“瓶颈主要是指我不太适应教低龄学生,因为很多时候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学汉语,你说英语他们听不懂,但瓶颈同时也是一种动力,我的学生有不少是中国迷,课下我们结成了‘语伴儿’,这对我们彼此学习对方的语言很有帮助。虽然我从未系统学过意大利语,但是在这一年里,意大利语进步还是很快的。”
除了语言沟通上的困难,实际的教学和生活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银辉的博客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身在异国,尤其是一下子来到意大利这样的小语种国家,语言障碍不言自明;漫步街头,你会发现教育发达的西方社会教堂比学校还多,无神论的你是不是有点不知所措?法律法规有差异,风俗习惯有差异,行事风格有差异,你是不是可以左右逢源?生活要独立,工作要投入,教学要保证,身体要健康,你是不是有点应接不暇?与外方院长产生了分歧你是不是可以借助很多友好而老道的方式让她信你服你?班里的高中生总有那么几个爱捣蛋的,你是不是能很有魄力地镇住他们,甚至让他的同学和朋友都自觉帮你?还有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和不可预料的麻烦,你是不是有独立的能力迅速化解?”
事实上,身处异国他乡,这些年轻的志愿者们要接受的挑战绝不仅仅是语言的差异,独立的生活能力对这些年轻人也是一大考验。
“还记得刚来博洛尼亚的时候,连大米饭都蒸不好,第一次去超市时,看着各种各样的欧洲食材,那叫一个懵,现在随便搞一桌十个菜的中餐不是问题。如果还想来顿全套的意大利餐,也勉强可以拿下,意大利面和煎牛排已经成了我的招牌菜。人的潜力确实是不可思议的,只要生活逼着你必须学会,你就一定会学会。”包俊辉告诉我们,厨艺大涨是他除了教学外颇有成就感的事情。
面对诸多困难,拥有一颗阳光乐观的心,最大限度的发掘自己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每一个志愿者在融入当地社会时都必须努力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