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详解中国预警机崛起路 最新机型难上辽宁舰(2)
资料图:空警1号项目于1971年下马,国产空警1号预警机已成为展品。
“空警-1”预警机是在最短时间内研制成功的,中国仅仅用了1年零7个月的时间,就制造出了验证机。此前的活塞发动机桨叶向右旋转,新型涡桨发动机桨叶向左旋转,结果出现了倾斜现象,中国工程师决定配备起飞火箭加速器,以消除飞机摆动现象。后来还出现了因天线对飞机垂直安定面的作用而造成的振动,导致飞机在空中剧烈抖动,使机组人员在飞行中感到筋疲力尽。但是这个问题同样很快得到解决。
“空警-1”在试飞期间总共飞行数百小时,最后证明机载雷达能够发现距离在300-350千米处的轰-6(图-16)型轰炸机目标,250千米以内的运输机目标。在一次试验中,还发现了300千米处的水面目标。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在电子元器件领域较为落后,无法制造出在雷达设备可靠性,机组人员超高频照射防护性方面令人满意的,确实有效的国产预警机。
80年代末中国再次研究制造国产预警机,这次从开始研发到实践落实成有战斗力的雷达样品,用了15年多的时间。预警机研制工作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合肥38所负责。1998年主要执行远程雷达探测任务的海上巡逻机运-8J(AEW)完成首飞。它在量产型运-8C运输机基础上研制而成,主要区别是在机艏安装雷达整流罩。中国消息源指出,它主要用于监督海情,能同时跟踪32个海上水面目标,甚至包括潜艇潜望镜在内,而且还能探测空中目标,引导歼击机攻击目标。
运-8J机载雷达以英国“空中霸王”雷达为基础。英国Racal公司曾向中国出口了6-8架该型雷达系统,合同金额约为6600万美元。“空中霸王”脉冲多普勒雷达,在下半球扫描状态下,对自身面积为5平米的目标探测距离为85千米,在上半球扫描状态下的探测距离为110千米,对水面目标的探测距离为230千米。据悉,中国总共使用了4架运-8J飞机。显然,它只是解放军海军的临时过渡方案。
由于制造真正符合要求的全套预警机设备的难度较大,以及缺少实践经验和合适平台,中国领导人为了保险起见,决定引进外国研制人员参与,与俄罗斯和以色列进行三方谈判,于1997年签订了联合研发、建造并向中国供应预警机的合同。规定由俄罗斯塔甘罗戈市别里耶夫航空科技生产联合体改装量产型A-50预警机,交由以色列安装以EL/M-205“费尔康”雷达为主的雷达技术系统,最后交给中国用户。这种新型无线电技术系统主要用于探测敌方飞行器,控制指定空域,指挥已方作战飞机。而且还要配备无线电侦察设备,保证能在战区拦截无线电通话,监视电子环境。这种电子系统的基础是以色列埃尔塔公司研制的EL/M-205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它由3个有源相控天线阵组成,在机身上部构成三角形,使用直径11.5米(大于E-3和A-50)的固定式蘑菇状天线整流罩。研制方认为,这种分米波雷达的载波相当低,加上计算设备较高的快速运算和专用降噪设备的使用,具有保证发现巡航导弹和隐身飞机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