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俄复活“死亡列车”:平衡美国核威慑回击反导 查看下一页

2014年12月22日 08:5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2005年,俄罗斯宣布导弹列车退役。 简仁山 绘
2005年,俄罗斯宣布导弹列车退役。 简仁山 绘

  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副司令费拉托夫近日表示,俄近期将恢复制造导弹列车。作为前苏联战略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装载有SS-24固体燃料战略导弹的导弹列车是历史上唯一真正部署的铁路机动导弹作战系统,由于威力大、机动性强、隐蔽性高等特点,被称为“死亡列车”,一直是美国及其盟国的心腹大患。军事观察员邵永灵认为,导弹列车是冷战时期苏联有效平衡美国MX“和平卫士”导弹的一个重要砝码。

  1993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为导弹列车退役写下注脚。2005年8月15日,俄战略火箭兵司令尼古拉·索洛夫佐夫称,俄战略导弹部队的最后一个现役列车式导弹退出战斗值勤,导弹列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沉寂了近10年,俄罗斯高官近日为何突然宣布将恢复生产导弹列车?此举到底确有其事还是只是虚晃一枪?

  退役十年 威名犹在

  俄罗斯将恢复制造导弹列车,或许基于以下原因:保持核威慑力量,应对美国反导系统,增加国际核裁军谈判砝码,有相对充足的军费保证

  导弹列车的正式名称是军用铁道导弹系统或铁路机动导弹作战系统,项目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时期。虽然当时美苏两国都争相发展导弹列车,然而第一辆导弹列车直到1987年才正式在前苏联服役。

  自2005年俄罗斯宣布导弹列车退役之后,俄罗斯企业界和军界经常传出导弹列车将“复活”的消息。

  俄罗斯内部如此频繁地“走漏”消息,从“建议”到“可能重新服役”“开始设计”,最后到“近期将恢复制造”,关键词一次次升级的背后,或许预示着导弹列车“复活”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那么俄罗斯为什么选择“复活”这一诞生于冷战时期的“死亡列车”呢?

  最首要的原因,还是俄罗斯想保持核威慑力量。面对美国反导系统不断挤压的外部压迫和本国核武库日益老化的内部困境,俄罗斯越来越难以对美国及其盟国保持核战略优势,亟需一种有效且相对“廉价”的核武器平衡美国的核威慑。导弹列车就是其中一个选择。

  据了解,俄导弹列车内一般装有3枚射程超过1万公里的SS-24“手术刀”导弹,而且每枚可携带10个当量在10万—35万吨的分导式核弹头。而且从外表上看,导弹列车几乎和普通列车一模一样,因此一旦驶入俄罗斯复杂、庞大的铁路运输网,要想把它揪出来无异于大海捞针。军事专家此前分析称,由于SS-24导弹早前已经销毁,新导弹列车可能部署更为先进的“白杨-M”导弹或者“亚尔斯”导弹,这对美国的威胁无疑比SS-24导弹更为严重。

  为了应对美国反导系统,俄罗斯也希望有新的核武器系统。按照美国早前的计划,到2020年前在欧洲部署改进型“标准3”反导拦截弹,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进攻或许是俄罗斯最好的防守。俄军事专家伊格尔·科罗特琴科强调,重建导弹列车有望“冷却”美国建设欧洲反导系统的狂热。

  俄重启导弹列车计划,还希望借此增加国际核裁军谈判的砝码。2011年美俄在慕尼黑交换《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签署文本,该条约规定,美俄两国要在7年内将各自部署的战略核运载工具的数量削减至700件以下,各自部署的核弹头削减至1550枚,削减幅度达33%。

  有鉴于此,美俄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新一轮核裁军谈判。对此,国内军事专家分析称,目前俄对于新型铁路机动导弹的发展引而不发,其实意在遏制美国的反导建设和战略围堵,“就像冷战末期美国用裁撤发展失败的铁路导弹交换了俄SS-24导弹的销毁一样,一旦进入谈判,俄就可用这种尚处图纸上的武器迫使美国放缓反导系统部署的步伐,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

  目前相对充足的军费保证,是俄罗斯加大武器研发力度的内在动力。而且虽然今年由于乌克兰危机爆发,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经济实施了严厉制裁,但俄2015年国防预算不降反升,预计将达3万亿卢布。这对于一直缺乏资金支持的导弹列车项目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一旦有了政策和资金支持,俄罗斯改造或者重新建造导弹列车的技术难度并不大。军事专家尹卓表示,“只要俄罗斯愿意,就能在一两年的时间内改成,俄罗斯有这个技术潜力和能力。”俄罗斯工程科学院院士扎伊采夫此前接受俄媒采访时也表示,建造这种铁路机动导弹作战系统的地面基础设施很大程度上保留下来了,俄还拥有这一系统的半成品,因此重建工作的困难不大。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