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彬在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念书时,就被安排做有关碳减排的课题。2006年,她在国内从事清洁发展机制业务,国内对碳交易的认知度还不高,她就曾被一些企业家当成了骗子。她告诉记者,虽然国内目前也开始出现碳交易,但仍属于探索阶段,碳交易制度体系还需完善;企业参与减排,还需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及国家税收等政策支持。
【影响】碳,或成闽出口生死令牌
黄玉彬说,国外对碳减排越来越重视,未来,碳减排有可能影响到中国的出口企业。据了解,本月起,全球飞往欧盟的航空公司都必须向欧盟提交监测报告,否则将得不到免费排放配额,而这仅仅是碳对经济影响的一个缩影。近几年,“碳关税”也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新的贸易壁垒之一。“商品要进入国外市场,就要符合他们的游戏规则”,黄玉彬说,以后碳可能影响“到企业出口。比如,一些欧美国家需向该国进口的企业提供商品的“碳足迹”,也就是商品从生产到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碳能耗数据,并根据数据征收一定的碳税。举个例子,福建企业把一件衣服出口到欧美国家,企业必须计算出该衣服从其原材料如布料等生产、成衣生产,衣服的使用过程中所排放的碳量,这就是这件衣服的“碳足迹”。而如果该衣服碳排放超标,可能被要求交税。
据世界银行和美国彼德森研究所日前发布研究报告预测,一旦实行碳关税,中国制造业出口额将削减五分之一,所有中低收入国家出口额将削减8%。据悉,为有效应对部分国家的碳关税”,目前闽企也积极应对。此前联邦三禾纺织贸易有限公司与台湾一家纺织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引进该公司低碳材料使用量超过15%的新材料,成功避开了出口“碳关税”。与此同时,不少石狮企业通过更新设备减少能耗。
碳其实离我们生活很近
对于很多市民来说,“碳交易”还比较陌生,但是,黄玉彬说,在未来,碳和每个人联系将更为紧密。“如果每件商品都有碳足迹,这就意味着,商品中都含有碳成本,最终将由消费者来买单”。“也许有一天,每个人都有一个碳指标”,赵士怀说,根据一定的计算公式,可以把每个人开车、使用家电等过程中所排放的碳量测算出来,每个人的碳指标也可以交易,超标的人必须支付费用,或者掏钱请中介公司帮你去种树,以中和碳排放量。
据黄玉彬介绍,个人的碳减排,目前在国外也还是出于自发阶段,一些民间组织在发动,未曾听说官方强制。
“碳产业”大有可为目前仍属起步阶段
黄玉彬认为,随着碳减排成为各方共识,以后碳产业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有碳交易“所、有合同能源公司来进行节能改造、有专门的公司测算指标等等,设计、施工、交易等,这必将带动整个碳产业链的发展”。
据了解,中国已向世界作出碳减排承诺:2020年比2005年降40%~45%。碳减排节能改造行业将迎来春天。但是,目前碳产业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黄玉彬说,自从她在2009年卖出第一份碳减排指标后,她就再也没有成功交易过碳指标,她手头屯积的20万吨碳指标至今无人问津。
名词点击:碳交易
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本网记者 杨永敏 实习生 周锡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