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全国近5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如何看待节能减排?我国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有多大?完成这些目标任务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
意义重大的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年均约10%的增长速度,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经济和环境代价。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第二大国家。
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务院从2006年开始,正式启动“十一五”节能减排计划,采取一系列经济、法律乃至必要的行政手段。
国务院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发布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做出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采取强化目标责任、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重点工程、推动技术进步、强化政策激励、加强监督管理、开展全民行动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付出艰辛努力,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六大成效利国利民
最新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9.1%,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4.29%,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12.45%。
发展改革委认为,我国节能减排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一五”期间,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
--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大幅上升的势头。“十五”后三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上升了9.8%,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上升了32.3%和3.5%;“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9.1%,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了14.29%和12.45%。
--促进了结构优化升级。重点行业先进生产能力比重明显提高,大型、高效装备得到推广应用。2009年与2005年相比,电力行业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47%上升到69%,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比重由21%上升到34%,电解铝行业大型预焙槽产量比重由80%上升到90%,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56.4%上升到72.2%。
--推动了节能技术进步。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能效整体水平得到提高。2009年与2005年相比,每生产一度电,火电企业煤耗由370克降到340克,下降了8.11%;吨钢综合能耗由694千克标准煤降到615千克标准煤,下降了11.4%;水泥综合能耗下降了16.77%;乙烯综合能耗下降了9.04%;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了7.96%;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了10.06%。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