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污染的土壤样本采集于一周前,即3月21日和22日。土壤中检测出钚很可能与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至4号机组连续发生的氢气爆炸和火灾有关,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钚来自哪个机组,以及是通过什么途径泄漏的。
由此,人们开始关心事故机组的燃料类型。目前舆论认为,在大地震发生时,反应堆仍在运作的3个机组中并非都使用同类的核燃料,而由于在3号反应堆混合燃料中使用了钚,因此嫌疑最大。
事故核电站的命运则很可能走向终点。日本首相菅直人3月29日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很可能会报废,但“要等(核电站)进入一定的稳定状态并听取专家的意见后再作决定,不过可能性很高”。而在回答就该事故的质询时,他也承认当局“对海啸的认识存在重大误差”——事故核电站设计时设想的海啸高度只有3.122米,而实际到达当地的海啸浪高达14米左右。
同样是29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在记者会上宣布,核电站2号机组的燃料棒出现部分熔毁。他指出,从核电站区域内的土壤中检测出了放射性钚,而且2号机组涡轮机房地下室存在含高浓度放射性物质的积水,“这些证明燃料棒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熔毁”。这个声明与一些专家对目前事态的认识基本一致。
至于东京电力公司方面,态度只能是:要想调查清楚这次钚到底扩散到了多大范围并非易事,但公司将加强对核电站区域内和周边环境的监测。
未来影响:堪忧!
在道歉和承认钚-238来自于这次事故的同时,东京电力公司副社长武藤荣强调,此次检测到的钚的浓度对人体无影响,“这个浓度和冷战时代其他国家核试验之后飘落到日本的浓度一样”。
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29日也“发表劝慰”,称放射性钚在高温下生成,且非常重,不会轻易飞散。
然而,日本核安全机构的官员西山英彦则说:“虽然浓度还不足以危及人体健康,但我对此并不乐观。”
同样作为核反应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物质,在稍早些时间里这场核事故中已经出现了放射性碘,说明燃料棒外壳发生了破损,所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中肯定也会含有钚。但钚与碘相比挥发性和流动性较差,会首先进入水中再进入土壤,因此会先在空气中检测到了碘,那之后,再在核电站附近土壤内检测到钚,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这也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称其是“预料中的事”的原因。
但麻烦的是,几种钚同位素的半衰期远远超过我们人类的寿命。而钚一旦进入人体,会潜伏在肺部和骨骼等组织细胞中,释出带有高能量的α粒子撞击人体组织,损害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且其被排出体外的速度非常之慢,能令组织器官长期曝露于辐射当中,使人体增加患癌几率。
因此,无论本次泄漏的钚有多少,处理起来都是棘手之事,有专家指出,在泄漏初期,应该及时将燃料棒取走,如果最后选择对福岛第一核电站几个受损的反应堆进行封堆处理,却不拿走含钚的燃料,钚仍然会污染地下水。而意识到了这一点,或也正是日本有关方面称事态“严重”的原因。
据最新消息,东京电力公司29日仍在继续加紧恢复各反应堆和乏燃料池的冷却功能。但由于1号至3号机组的涡轮机房地下室及机房外的隧道和竖井内存在含高浓度放射性物质的积水,排除这些积水是当务之急。
( 本报记者 张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