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多少次的摸索,2005年,山东选择污染最为严重的新薛河入湖口,开始了3000亩“退耕还湿”的尝试。为了把以前的台田还原为湿地,政府前两年对退耕农民给予生态补偿,种植芦竹、杞柳、蒲草、芡实等湿地作物,用“地球之肾”开始过滤修复污染水体。第三年,当优质造纸原料的芦竹进入丰产期时,环保部门与3家造纸厂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农民每亩收入可稳定达到750元。
“化学需氧量去除率约50%,氨氮去除率60%多……”当一个个试验结果出来时,一条湿地生态净化修复水质与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相结合之路豁然开阔。
尽管还没有达到历史上的湿地面积,但目前新建的湿地加上修复的原始湿地保护区,南四湖的湿地面积已经达到15万亩,水质稳定达到三类水标准,绝迹多年的小银鱼、鳜鱼、毛刀鱼等对水质要求极其严格的鱼类重新出现。
记者近日乘船在南四湖偶遇一户“船上人家”,两艘并肩停靠的水泥船上生活着30多岁的张永新一家,船外挂着渔网。张永新说,早些年湖水被污染,水上生活也失去了光泽。现在看看变清的湖水,最幸福的莫过于撑着船撒着网捕着鱼。
“2000年左右,南四湖53条入湖河流,要找哪一条有鱼很难;现在要找哪一条没有鱼,也很难。”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信心满怀地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