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企业排污口有鱼了,发展方式转型的背后,展示的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日益和谐的画卷
酱油色的污水经过多道处理工序后,进入清澈见底的水塘,水塘和河道之间相连的生物指示池内,鱼儿自在游弋……记者近日在兖州太阳纸业污水处理区看到的,既是山东造纸业污水治理的流程图缩影,也是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
作为山东耗水和污染大户,2002年造纸行业新鲜水用量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超过全省工业的50%,但对GDP的贡献率仅为3%。这是“两高”行业的代表,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流域生态平衡的突破口。
当年治理排放的方法一般是关停,政府与企业玩着“猫和老鼠”的游戏,斗智斗勇,关系紧张,但效果并不明显。
2003年,山东省一次性发布计划8年内分4个阶段实施完成的《山东省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这是全国第一个污水排放的地方标准。根据这个标准,自2010年1月1日,全省各流域重点保护区化学需氧量执行每升60毫克、一般保护区执行每升100毫克的标准,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性排放标准被流域性排放标准取代,从实质上取消了高污染行业的“排污特权”。
以严格标准引领企业科学治污,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2003年以来,山东没有用行政手段关闭任何一家造纸企业,但截至2009年底,全省草浆生产企业减少了65%,纸产量和利税分别增加1.5倍和3倍,而化学需氧量和吨纸废水排放分别减少64%和41.6%。目前,山东造纸业总体领先国内同行业5年左右,其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治污水平。
如今,不用刻意去寻找,山东所有造纸企业排放的污水都可以养鱼。位于高唐县的泉林纸业研发的“一草三用”技术,不仅污染小,而且实现了麦草的全部综合利用。记者在这个企业的排污口看到,与排污口相通的生物指示池内,鱼类相戏甚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