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国家海洋局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周,蓬莱19-3油田C平台附近,依然有间歇性油花溢出,平均每天溢油量约为3.6升;每天上午均能发现小范围油带,面积一般为0.06平方公里左右。
这些小范围的油花从何而来?目前国家海洋局和康菲公司都没有作出进一步解释。在过去3个月,渤海溢油事件多次牵动公众的目光,特别在学者那里,讨论的话题已经远远超越溢油事件本身:在生态方面,有声音说,渤海生态早已不堪重负,溢油事件只不过是敲响了最后的警钟。在管理方面,有批评说,海洋的管理是多龙治水,其结果是谁也不管。再有,在分析闯下大祸的康菲公司为何始终态度傲慢时,才发现,尽管海洋石油已经如火如荼,但我国相关的污染损害赔偿法律机制严重缺失。
在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赵章元看来,渤海已经站在十字路口:是走向海洋功能丧失的死海,还是回归昔日生机勃勃的碧海。如果要回归碧海,尚有若干的短板需要补齐。毫无疑问的是,这道选择题背后必然会有诸多的利益博弈。
康菲溢油污染强度大于BP墨西哥湾溢油
渤海蓬莱19-3油田平台发生溢油事故后,康菲公司曾表示,这起溢油事件的生态影响不能和BP在墨西哥湾的溢油事件相提并论,毕竟BP的原油泄漏量高达7.8亿升。但在赵章元的计算中,康菲溢油对渤海生态的破坏程度一点不比BP对墨西哥湾的逊色,相反,污染的浓度远超过墨西哥湾。
赵章元曾创建了中国环境科学院的近海环境研究室,参与了《海洋环境保护法》起草前的研究工作,10多年前,还参与制订了旨在改善渤海生态状况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在他看来,分析康菲溢油的生态影响,首先要搞清楚漏了多少油。虽然目前国家海洋局和康菲公司尚未给出溢油量多少的最终结论,但赵章元根据现有的公开数据算了一笔账。
公开的数据是,渤海溢油事故已经造成累计5500平方公里海面遭受污染,其中劣四类水质海面超过870平方公里,已有部分渤海周边岸线受到溢油事故影响。赵章元计算的参照数据包括,海水劣四类的标准是,每升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浓度超过0.5毫克,假设油污的厚度是1米,再加上过往船只和潮汐的影响,经过简单的计算大概可以得出,溢油量至少在5万吨左右。
赵章元强调,5万吨还是保守估算。这保守估算出的5万吨溢油的污染强度究竟有多大?他还算了另一笔账:墨西哥湾面积154.3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00米,而渤海,仅有7.7万平方公里,水深最深处也只有85米。墨西哥湾总容积是23万立方千米,渤海总容积1730立方千米。计算的结果是,墨西哥湾污染的强度是每立方千米2.7吨油污,而渤海每立方千米28.9吨。如果简单比较一下,可以看出,渤海溢油的污染强度比墨西哥湾强。赵章元也承认,这种过于简单的计算可能与科学计算尚有差距,但其影响可以窥见一斑。
另外,必须提及的是,渤海是一个内海,三面被陆地包围,水体与外界交换十分缓慢。有学者认为,渤海水体全部交换一次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赵章元说,除去被收集走的油水混合物,和少量被微生物分解掉的油污,其余的油污会在封闭的海域内随海流长时间漂荡下去。
目前,学术界的共识是,原油中带有的芳香烃成分本身就有毒性和致癌性,渤海溢油将直接威胁海洋生态。除了对海水的污染外,溢油对海底沉积物的污染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功能的影响会更加深远,恢复也需要更长时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